腾鳌君子兰香飘致富路 | 鞍山新闻网

 

8日清晨,晨曦漫过海城市腾鳌镇黄土村的田垄,君子兰产业园区内,连片日光温室大棚如翡翠砌成的方阵,在薄雾中漾着温润光泽。早上7时,种植户左君已钻进自家大棚,指尖轻触一株“油匠短叶”的叶片——翠绿如凝脂的叶面上,银线般的脉络勾勒得紧凑清晰,顶端箭茎托着的花骨朵间,一缕淡香悄然漫溢。

“养花君子兰是个精细活,可马虎不得。”左君眼里带着笑意,指腹摩挲着叶片边缘的细腻质感。从2002年在鞍山铁西二台子支起第一个小花棚,到2016年扎根腾鳌农业园区承包4栋高标准大棚,她与君子兰打了23年交道。如今棚里7000多盆成品君子兰和2万余棵幼苗挤挤挨挨,每一盆都像她的老伙计。“你看这株,叶片得有十厘米宽,叶尖圆钝,这品相,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说话间,左君拿起温度计看了看:22℃,正是君子兰最舒服的温度。“这花娇贵着呢,是喜阴怕晒的主儿,光照强了叶片会焦,温度高了就打蔫。”她掀开棚顶的遮阳网,阳光透过纱网变成柔和的光斑,“最难熬的是伏天,棚里能冲到40多度,得早晚通风、中午喷水,像伺候小孩似的。”

靠着这份精细照料,左君的生活彻底变了样:从前买不起房、租房住,如今靠着养君子兰,不仅买了房、添了车,日子过得愈发红火,还带动着乡邻一起靠养君子兰增收。在左君的带动下,黄土村已有10多户跟着种起了君子兰。隔壁棚的种植户正给幼苗换盆,手里的腐叶土带着松针的清香:“左大姐教我们配土得用松针、腐叶和河沙,比例错一点都不行。”她捧着刚换好的幼苗,叶片虽只有指节长,却已透着油亮的光泽,“这小家伙养两年,就能卖几百元,比种玉米强多了。”

如今的腾鳌镇,君子兰早已不是“独户经营”的小生意。30余户种植户散布在多个村,100余亩温室大棚连成“兰海”,从幼苗培育到成株销售形成完整链条。物流车每天穿梭在园区里,打包好的君子兰裹着软纸,发往广东、上海、武汉等地。“上海的客户喜欢‘圆头’,武汉的更爱‘彩兰’,新疆那边天冷,就得选耐寒的品种。”左君翻着订单记录,本子上密密麻麻记着各地的偏好。

走出大棚时,恰好遇到一辆物流车装货,工人们轻手轻脚地将一盆盆君子兰搬上车,叶片上的晨露折射着光,像撒了一把碎钻。左君站在棚前,望着远处陆续升起的大棚薄膜,深深吸了口气——空气里满是君子兰的清香,那是属于土地的芬芳,更是好日子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