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清晨,山东东营市广饶县后大张村的空气中弥漫着庄重与期盼,历经半年修缮的大张抗日联络站旧址门前已聚满村民。当木门被缓缓推开,掌声与欢呼声瞬间响起,这座承载着烽火岁月记忆的小院被修缮后正式重新开放。来自鞍山的王京临、王力勤、王力锋姊妹的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他们跨越千里回到姥姥韩其秀、母亲焦鸣华曾奋斗过的红色热土,圆了多年心愿。
大张抗日联络站自1937年底成立以来,便是中国共产党在山东隐蔽战线的重要据点。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小院的每一寸土地都见证了革命先辈的热血与忠诚:韩其秀老人冒着全家被灭门的风险,在灶台后藏匿秘密信件,并多次救助烈士后代,或抚养长大或给予了危急时刻的救助;在母亲和哥哥的影响下,年仅11岁的焦鸣华就投身革命,在敌人的枪口下传递情报…… 这些故事在鞍山与广饶两地代代相传,成为连接两地的红色纽带。
后大张村党支部书记焦原祥介绍,为让红色遗址重现生机,广饶县、李鹊镇的党委和政府专门拨款修缮联络站,并组织多名党员志愿者积极参与。修缮过程中严格遵循“修旧如旧”原则,从青砖黛瓦的挑选到屋内墙壁的复原,每一个细节都经过史料考证,最终让小院恢复了当年的风貌。在听说旧址修缮的消息后,村民们也格外支持,就盼着让年轻人知道村里的光荣历史。
仪式现场,当王京临兄妹迈进小院,看到屋内的宣传板和老物件,再次听到那些熟悉的故事时,他们的脚步因激动而微微迟缓。王京临声音哽咽地说,“我的童年是在广饶度过的,那时候姥姥总说,当年小院的油灯常亮到深夜,那是革命者的希望之光。今天站在这里,仿佛能看到姥姥在油灯下缝补衣物的身影。” 王力勤也非常激动,她说:“小院恢复到以前的样子,就仿佛能从这里看到母亲的小时候。她十几岁就参加革命,传递情报无惧无畏。后来她在鞍山工作生活多年,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尽心尽力。这次我们带着她的心愿回到老家,就是想告诉她,这盛世如她所愿。”
参观时,鞍山红色志愿者及来自上海、洛阳、哈尔滨等地与抗日联络站曾有过交集的革命后代们,看着捐赠的老物件,听着先辈的故事,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崇敬。
“妈妈总说起当年,是韩姥姥收留了她,养育了她。”郭卫东的妈妈王金凤是烈士遗孤。1941年因叛徒出卖,王金凤的父母被日军残忍杀害。5岁的王金凤无依无靠,后被革命者李铁锋送到韩其秀老人家,从此王金凤就在联络站与韩其秀相依为命。大一些后,就跟随韩其秀到外村送信、挖野菜。郭卫东述说这些故事的时候,泪水就在眼圈里。“母亲年迈后,时常给我讲当初在联络站的故事,并带着我几次回到后大张村看望韩其秀老人和乡亲们。通过她的讲述和我在村里看到的,让我更加理解什么是革命信仰和革命情谊。这是我们的根,一定要传承下去!” 来自鞍山的红色志愿者袁芬则在焦鸣华事迹展板前驻足良久,年过70岁的她握紧拳头激动地说:“我也是老兵后代,韩其秀和焦鸣华一家人都是隐蔽战线的英雄,抗战时期他们不怕牺牲为党做工作,这种精神我们不能忘。回鞍山后,我要把这里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尤其要讲给孩子们听,要让红色种子在孩子们心中发芽生根。”
村民们的热情同样令人动容。69岁的“娃子”焦启彬就住在联络站旧址隔壁。从祖辈起,他家与韩其秀家就是邻居。新中国成立后,韩其秀老人仍在老家居住。那时候吃水需要去村头的井里挑,“娃子”就主动揽下这个活,每天都去帮老人挑水。其他需要体力的活,他也都主动担下。在他眼里,韩其秀是位慈祥的前辈。“老人心眼好,性格爽朗,对事情总是有自己的主见。”他说村里的百岁老人很少,韩其秀老人就是其中之一。“我们总说好人有好报,韩姥姥就是这样的。现在联络站修好了,我也要来当义务讲解员。” 广饶县退役军人志愿者协会的高勇与同来的军人志愿者全程录像,不时被联络站的故事感动着,“总跟人说家乡的革命故事,今天终于有了能实地参观的地方,以后要带更多朋友来感受这份荣耀。”
当《红色基因永传承》的旋律响起,现场瞬间安静下来,这是为此次联络站旧址重新开放专程创作的大张村抗日之歌。王京临兄妹与村民们自发列队,齐声高唱:“在那黄河岸边、渤海之滨有一个美丽的大张村,当年抗日烽火起,同仇敌忾一条心”, 鞍山亲人的乡音与广饶方言在歌声中交融,不少人边唱边擦拭眼角的泪水。唱到“不忘先烈洒热血,革命精神永传承……”时,全场气氛达到高潮,掌声与歌声交织,倍加动人。
歌声落幕,现场举行了赠旗仪式。随后村民与鞍山亲人们一同走到 “传承红色基因”的红旗前,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墨色签名在红旗上格外醒目,逐渐连成一片,如同燎原的星星之火。
据了解,大张抗日联络站旧址已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下一步有望与鞍山市相关部门合作,共同开展红色文化交流活动,让两地的革命故事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8月1日的广饶,阳光热烈,为小院镀上金色光晕。鞍山亲人们与村民依依不舍道别。从鞍山到广饶,千里距离隔不断红色血脉的流淌;从烽火岁月到盛世今朝,这座联络站旧址承载的革命精神始终熠熠生辉。正如王京临在临别时所说:“红色传承不分地域,我们这一代有责任把联络站的革命故事带回去,让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让鞍山和广饶的红色情谊永远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