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更是乡村振兴的根基。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一政策如春风化雨,为亿万农民吃下“定心丸”。作为鞍山市二轮土地延包试点乡村,岫岩红旗营子乡带动三道干沟村以“小切口”做实“大民生”,用扎实举措推动政策落地,让农民在土地延包中感受到稳稳的幸福。
“土地再延三十年,咱农民种粮更有奔头了!”三道干沟村村民阚占武的话,道出了红旗营子乡农户的共同心声。自二轮土地延包工作启动以来,红旗营子乡党委政府深知,政策落地的关键在民心。为此,红旗营子乡创新推出“分组包联、全域覆盖”工作机制,7个村的村干部分片包干,白天顶着烈日核对地块数据,晚上提着马扎进组入户开“夜谈会”,用唠家常的方式解读政策。
“刚开始有人嘀咕,‘延包是不是要重新分地?’我们就拿着土地确权证一条条讲:面积不变、边界不调,只是把承包期再续三十年,就像给土地上了‘长期保险’。”三道干沟村党总支书记王桂礼回忆,为了让村民吃透政策,他们把文件里的“大道理”变成“土话”,比如用“城里房子70年产权续期”类比,村民一听就懂。截至目前,全乡累计召开政策解读会98场次,覆盖4200余户,收集解决“地块边界模糊”“数据登记有误”等问题30多个。
在三道干沟村村委会,一摞摞土地确权档案整齐码放,每份档案上都标注着地块编号、四至边界和农户信息。“延包不是简单签个字,得让老百姓看得明白、签得放心。”副乡长关振宇介绍,工作人员对照土地确权证,逐户逐地块复核信息,小到一分地的误差,大到相邻地块的边界争议,都当场核实解决。
村民姜树斌曾因地块面积与登记不符犯愁:“我家这块地实际比确权证多了点儿,会不会算违规?”包村干部当即带着测绘仪到现场丈量,确认是当年测量误差后,及时更新数据并公示。“政府这么较真,咱还有啥不放心的?”之前还存在疑惑的村民爽快地在确认表上签了字。如今,全乡已完成35000多亩土地信息核对,准确率达100%。
作为试点中的“排头兵”,王桂礼肩上的担子不轻:“乡里把咱村当‘试验田’,就得种出好经验。”村里不仅率先完成政策宣传,还创新“党员带头签、村民跟着办”模式,党员干部先核对自家地块、公示信息,再带动群众参与。“现在村民主动来村委会问进度,有的还帮着通知邻里,这劲头以前少见。”王桂礼笑着说。
这份积极性背后,是农户对未来的憧憬。种粮大户孟祥军盘算着:“有了30年承包期,我敢投钱修水渠、买农机了,明年打算再流转200亩地搞规模化种植。”像他这样的农户不在少数,政策稳了,大家发展产业的底气更足了。
如今,红旗营子乡的延包工作已初见成效。从“夜谈会”上的释疑解惑,到田埂间的精细核对,再到村民签字时的坦然笑容,一个个细节勾勒出乡村振兴的生动底色。“土地延包延的是期限,稳的是民心,活的是产业。红旗营子乡要把试点工作做细做实,让‘红旗经验’成为可复制的样板,让党的好政策真正扎根乡土、惠及百姓。”红旗营子乡党委书记田岐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