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们,辽科大小红帽哥哥姐姐们又来啦,咱们一起到村部找他们学习去啊!”鞍山市岫岩岭沟乡山城村的中小学生们奔走相告,村中来了十几个“小红帽”的消息迅速传开。不久,沉寂的山村变得热闹起来,家长们争相把孩子送到村部,会议室变成了孩子们的暑期临时课堂。7月11日~18日,在乡亲们的热切期盼中,辽宁科技大学经济与法律学院“山城筑梦”团队11名头戴小红帽的大学生志愿者,在学院党委书记赵智博(曾任山城村驻村第一书记)带领下又一次来到山城村,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志愿者们把孩子们划分成初中、小学、学前三个梯队,专人专责。每天上午是知识巩固时刻,志愿者们针对孩子们的薄弱学科进行耐心辅导,通过知识点精讲及错题讲解,帮助他们巩固知识框架。下午则是趣味实践课,志愿者带着孩子们跳简单的舞蹈、唱充满活力的歌谣,村部中洋溢着孩子们与志愿者的笑声,爱的种子也在此刻生根发芽。
大学生志愿者申嘉鹭说:“我们11名大学生志愿者放弃了暑假休息时间,顶着三十六七度的高温来到山城村,主要完成义务支教、普法宣传,以情景短剧科普金融诈骗防范,与乡亲们同台演出实现文艺浸润乡村等工作任务。听着孩子们追问‘哥哥姐姐,你们能不能多待几天’,老乡们说‘你们讲的诈骗套路我都记下了’,虽然皮肤晒黑了,每天天不亮就被鸡叫声吵醒,但我们觉得一切都值了。”
带队老师赵智博表示:“今年是我带领志愿者们到山城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第七个年头,通过义务支教、金融防诈普法宣传、田间劳动和民情调研,和乡亲们一起唱歌、扭秧歌,乡亲们都非常满意,志愿者们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成长。经过实践,学生志愿者们认识到,只有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能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样去联系群众……我想这样的经历对他们一定会受益无穷。”
这个夏天,乡村因他们的到来多了知识的温度和成长的力量;他们也因乡村实践,读懂了土地的厚重,明白了责任与担当的重量。这场双向奔赴的夏日约定,让青春与乡土共振,在乡村振兴的乐章里,谱写出最动人的旋律。一周时间虽短,却让每年盛夏的约定成了山城村孩子的“成长期待”,也让志愿者们的青春简历多了一次与乡土的深情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