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在千山区大屯镇石牌路村的山里红樱桃采摘园内,树上的樱桃已所剩不多,樱桃采摘也进入淡季,但种植户彭国森一家却一点儿没闲着,他还计划着将自家的采摘园修整一番。40年来,彭家两代人精心侍弄这个樱桃园,如今不仅果香满园,更是想打造樱桃树下休闲野餐的采摘新体验。
40年前,抱着栽几棵樱桃树给孩子吃的想法,彭国森和朋友一行4人准备去山东看看情况。在山东了解一番,彭国森信心满满地背了四棵樱桃苗回家。回到家后,便一头扎在地里,起垄栽培、浇水、施肥、修剪,彭国森小心翼翼地侍弄着、呵护着,那时才十几岁的彭丽萍就日日去看这几棵树,只盼小树能快快地长高长大、开花结果,她就能吃上甜甜的樱桃了。
樱桃好吃树难栽,彭国森深刻地体会到了这句话,从山东背回来的樱桃树在他的精心照料下枝叶繁茂,树干也粗壮起来,可却一直不见开花挂果。女儿彭丽萍说道:“十多年没挂果,都准备给它砍了,不要了,大伙都说这树完了,但长得挺大,舍不得。后期就开始开花挂果,一点一点好起来了,周边刚开始没有新品种,就有这个红灯的时候,都取决于这几棵树,他们都来这嫁接。”
十多年来精心照料这四棵樱桃树,而今树有了起色,彭国森也成为了种樱桃树的“土专家”。红灯属于软品种,存放时间较短,卖不到远地方,他就想多换一些品种,这一研究便一发不可收拾,黄灯、俄8、美早、沙蜜豆……如今的樱桃园里品种不一的樱桃树1000多棵,年产量4000斤,每到樱桃成熟的季节,园子里总是硕果累累。
樱桃年年红,岁月匆匆过。78岁的彭国森还是一如既往地照料这些果树,售卖和接待采摘游客则是女儿彭丽萍的活。彭丽萍接手后将采摘园美化了一番,门口安放了石凳,采摘用的小筐也都颇具农家特色。翻修了小园,彭丽萍开始在微信朋友圈和其他网络平台录短视频来宣传自家小园,不少顾客都是在浏览到视频后联系来采摘,今年园里4000斤的樱桃只靠着采摘就都卖了出去。
40年来,从背回的小树苗到如今的一园果香,彭家两代人逐梦在樱桃园中。今年拿稳“接力棒”的彭丽萍更是有了新规划,她想把小园打造成能赏花、能摘果、能野餐的休闲生活体验地。“今年樱桃采摘马上结束了,之后利用这段时间我要把园里规划一下,弄点小烧烤、小凳子,前边也准备弄一个停车场,方便大家来玩。”彭丽萍一边说着,一边畅想规划后的小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