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高温下的劳动者 | 果农:不畏酷暑换来甜 | 鞍山新闻网


12日,我市户外气温达到33℃以上,上午9点已烈日当头。千山区唐家房镇摩云山村的杏树林在阳光的照射下闷热难耐,连昆虫都开启了静音模式。刚从一片杏树林里下来的隋增印来不及把身上湿透的衣服换下,就又上了山。“这几天的高温,充足的阳光照着,这杏啊就能更红更甜。”市民眼中的酷暑是隋增印一年到头所期盼的丰收。

高温下的果农。

眼下正是杏集中上市的时节,除草、摘果一样都不能耽误。每天凌晨4点多,隋增印就到山里干活,从早忙到晚,一刻都不得歇。“早一点干活还能不那么闷热,除完一块地的草就休息一会,再接着干,衣服每天都是湿了干,干了再湿,但也都习惯了。”隋增印说。

高温下的果农。

隋增印家有14片山,山上种满了各种果树,清除树下的杂草是重要的一环。30年来,他坚持自己人工物理除草,不打一滴除草剂。“除草剂一打上土壤就受到影响,那果子的味道马上就不一样,不是那个味儿了。”女儿隋娜非常理解父亲的坚持。好树自然有好果,在隋娜一家的付出下,今年的杏迎来了高品质的丰收。隋娜说:“这杏都到九成熟了,不管多热多晒,这一万多斤都得赶紧摘下来。我们一家都在这忙活,正经饭都吃不上,就是啃点面包。”

高温下的果农。

这样的高温天对果农无疑是一次“烤”验。在山上,温度突破了35℃,只一会儿功夫,隋增印的衣服就被汗水浸透,豆大的汗滴顺着脸颊流下来,可他却说:“只要看到这杏长得好,这些辛苦都不算啥。”在摩云山村,还有许多像隋娜一家这样的果农,他们不畏酷暑,用汗水浇灌出了甜蜜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