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保护创新 共建未来——版权在中国”主题展览在瑞士日内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部拉开帷幕。辽宁岫岩的东北大鼓与满族刺绣两组图片精彩亮相,以千年非遗的深厚底蕴,向世界展现中国民间文艺版权保护的丰硕成果。
据了解,作为关东文化的活态遗存,岫岩东北大鼓溯源至清代中期,是满族民间艺术与中原说唱文化交融的结晶。其唱腔兼满语吟唱的苍凉与汉语说唱的明快,三弦伴奏中暗藏白山黑水的韵律,百余年来,艺人们以“说、唱、做、表”的精湛技艺,演绎着满族先民的渔猎故事与乡土传奇,被誉为“辽南民间艺术活化石”。
同样,岫岩满族刺绣也承载着岫岩悠久的文化记忆,其技艺可追溯至后金时期,以“打籽绣”“盘金绣”为代表的独特针法,将长白山的动植物图腾、萨满文化的符号密码融入方寸绣品。指尖流转的不仅是五彩丝线,更是满族女性对自然的敬畏与生活的热爱,每一件绣品都是民族历史的微观载体。
此次展览通过图文视频等多元形式,系统呈现中国版权事业发展脉络。岫岩“双非遗”的亮相,恰是传统技艺与现代版权保护体系深度融合的生动注脚。近年来,岫岩为非遗传承注入时代活力:建立非遗版权登记数据库,让老技艺有了“身份证”;推动刺绣纹样、鼓书唱本转化为文创产品,使千年智慧焕发市场价值。从深圳文博会到民间文艺版权国际研讨会,这些承载着民族记忆的文化符号,已多次在国际舞台绽放光彩。
当岫岩东北大鼓的经典唱段图谱与满族刺绣的传统纹样在日内瓦展出时,不仅是岫岩版权保护成果的展示,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下一步,岫岩将持续探索非遗活态传承路径,让沉淀着历史厚度的民间文艺,在版权保护的护航下,穿越地域与时代的界限,在世界文化舞台上奏响更悠长的传承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