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一线丨晚杏满枝头 铺就“杏”福路 | 鞍山新闻网

 

 

不觉流光易,枝头杏子黄。进入7月,迎来了晚杏的成熟季节,9日,千山区唐家房镇摩云山村的一片片杏树林,金黄圆润的果子缀满枝头,压弯了树枝。棵棵杏树结出“杏”福果,也为当地果农铺就了一条“杏”福路。

晚杏满枝头 铺就“杏”福路。

进入摩云山村隋娜家的杏树林,浓郁的果香随风飘散。金黄的果子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红果皮上细密的绒毛清晰可见,隋娜随手掰开一颗,厚实的果肉和呼之欲出的汁水非常诱人。“我家的杏上羊粪上豆饼,三十年没打过一次除草剂,而且都是到成熟期才摘。”虽然头发都被汗水打湿,贴在额头上,短袖也满是汗渍,但说起自家的杏,隋娜眼里满是对品质的骄傲和丰收的喜悦。

晚杏满枝头 铺就“杏”福路。

去年7月,干工程监理的隋娜决定辞职,回来全心全意地卖家里的果子。“我最开始的想法就是把我父母种的水果全都从我这卖出去。”隋娜坦言:“我就是觉得品质确实不一样,咱家14片山一直是我爸人工除草,因为打了除草剂就影响土壤,土壤不好了树自然结不出好果。付出这么多,从土到果都经得起检验,批发跟大家一样价就觉得不值。我有这好果子,就是最大的底气。”

晚杏满枝头 铺就“杏”福路。

凭借着这股劲儿,“90后”的隋娜去了沈阳、清源,甚至北京等地学习网络平台的销售,回来后在平台上开了四个店铺,从南果梨开始卖起。最开始只有几单的情况给刚辞职的隋娜带来了巨大的焦虑,看着父母早出晚归的付出,隋娜只能咬牙前进。她将家里14片山走了个遍,每天好几场在各个山里直播,靠着不懈的坚持和努力,隋娜的粉丝和订单慢慢多了起来,十几万斤的南果梨一斤没剩全卖了出去。

晚杏满枝头 铺就“杏”福路。

有了南果梨的经验,隋娜对家里的杏也有了信心。“我爸妈就是好的坏的都放一起批发,咱家一万多斤的杏能卖两万来块钱。今年我接手之后,就计划把好果都挑出来零售。现在这个杏我一共卖三天,卖出几十单了,家里还有20多箱货今天下午得发走。”隋娜一边在冷库里忙活着一边说道。

隋娜家从太爷爷那辈开始开荒山,爷爷开始大面积种上果树,父亲将适宜的品种精心侍弄,到如今隋娜接手家中的山林,她不仅延续了这份初心,还从杏开始将家里的资源都循环利用了起来。隋娜计划将高品质的好果以鲜果的形式零售,把中果做成杏酱和罐头,次果放到农场里喂鸡,将家中这片山林打造成能赏花、能摘果、能游玩的生态乐园。

晚杏满枝头 铺就“杏”福路。

从山林树果到乡村振兴,唐家房镇正以杏为媒,将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的动能。阳光下,这些带着温度的黄杏承载了果农们对未来生活的希望,也铺就了通往乡村振兴的“杏”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