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获悉,暑假将至,为引导学生及家长科学理性消费,确保度过一个安全、快乐、充实的假期,市市场监管局、市消费者协会联合沈阳都市圈消费维权联盟,发布暑假消费提示,从旅游、培训、娱乐、健身、餐饮等多个方面给出具体指引。
旅游消费要警惕低价陷阱,规范签订合同。旅游时应保持理性,切勿被“超低价旅游团”吸引。报名需选择具备合法经营资质的正规旅行社,仔细核查其资质证明及行程安排,警惕强制购物、隐形消费等套路。签订旅游合同时,务必逐条阅读条款,重点关注行程细节、交通食宿标准、自费项目及违约责任等内容,主动维护自身权益。
教育培训要核实资质信息,防范预付风险。针对暑期培训热潮,提醒市民为孩子选择兴趣班、辅导班时,需优先核查培训机构的办学许可证、教学环境及教师资质。必须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培训内容、课时安排、收费标准及退费规则,坚决避免一次性缴纳大额费用,警惕预付卡充值后商家跑路等风险。
娱乐消费要严守安全底线,树立健康观念。乘坐大型游乐设施或索道前,要确认设备是否悬挂有效的《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和《安全检验合格》标志,拒绝乘坐无检验标志、超期未检的设施。同时需仔细阅读安全须知,结合自身状况选择项目,全程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此外,引导孩子合理安排娱乐时间,避免沉迷网络游戏,做好手机支付安全设置,树立正确消费观,杜绝盲目攀比和冲动消费。
游泳健身要优选合规场馆,谨慎办理预付卡。要优先选择经营年限长、信誉良好的场馆,核查其《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等资质,提前了解水质检测结果、卫生状况及救生设备配置。坚决杜绝在公园、河湖等场所野浴,防范溺水风险。办理预付卡时,务必签订书面合同,避免大额充值,建议选择短期体验卡,并持续关注商家经营状况,降低资金损失风险。
餐饮消费要注意食品安全,留存维权凭证。暑期气温较高,食品安全风险增加。外出就餐优先选择证照齐全、环境整洁的餐饮单位,注意查看食品色泽、气味是否正常,避免食用生冷、变质食物。购买外卖时,检查包装完好性,确保食品处于安全状态。若就餐后出现身体不适,需及时就医并保留相关证据,为维权提供依据。
消费过程中如遇纠纷,可先与商家协商解决;协商未果的,可拨打12315或12345投诉,也可通过全国消协智慧315平台向消协组织投诉。切记妥善保存合同、发票、支付记录、聊天记录等凭证,为有效维权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