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无声”世界架起“有声”生命线
——鞍山“120听障人士呼救平台”上线
当紧急情况发生时,120急救电话可以呼叫生命救援,但对于听力和语言障碍人士来说,传统语音呼救却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近日,鞍山市卫生健康事业服务中心紧急救援中心对调度指挥系统进行全面智能化升级,“听障人士呼救平台” 正式上线。
该平台为听力和语言障碍人士搭建了便捷的文字求救通道:用户可直接通过小程序平台向 120 调度中心发送文字求救信息,小程序会自动将呼救内容、实时位置等关键急救信息一键同步至接警受理系统。
主持人:这个呼救平台是如何通过与智能技术的结合使听力和语言障碍人士的线上呼救成为可能的呢?
汪冬梅(鞍山市卫生健康事业服务中心紧急救援中心调度科科长):“听障人士呼救平台” 创新采用 “智能定位 + 人工确认” 双重保障模式:一方面,系统自动精准抓取报警人实时位置;另一方面,调度员通过文字对话进一步核实现场详情。确认信息无误后,调度员会第一时间调派急救车辆,并将派车进度、预计到达时间等关键信息以微信消息形式同步推送至求助者手机。整套流程环环相扣,真正实现了 “报警 — 受理 — 救治” 全链条的无缝衔接,为听障群体打造出高效、畅通的生命救援绿色通道。
主持人:这个平台为听力和语言障碍人士的紧急救援提供了哪些便利?
汪冬梅:这个平台的搭建,使听障人士发病时不用他人帮助的情况下,自行操作流程。为呼救及救治争取了时间。
主持人:那这个平台是不是也同样适用于一些非听障人士遇到的突发情况?
汪冬梅:这个平台不仅适用于失语、听障等特殊人群,像突发疾病或遇险人群及有需要的普通市民同样适用。
为了更好的向大家展示这个平台为听力和语言障碍人士服务的效果以及他的详细使用方法,现在我们就在现场模拟一下这个平台的使用过程。
当紧急情况发生时,听障人士可在手机微信小程序中搜索“鞍山急救”,点击“听障人士呼救”,填写姓名、电话、地址、呼救原因等相关信息后确认呼叫120。调度员受理后与求救者进行实时文字对话沟通,并会根据相关信息及时调派急救车出诊。
主持人:使用这个平台后,对于听障人士来说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孟祥亮(鞍山市聋人协会主席):听障人士呼救平台开通后,聋人多了一条生命线。以前聋人在拨打120时非常非常难,耗费的时间也很多。现在一个按键,就可以很快地救助到我们聋人。
主持人:我们知道,常规语音紧急救援是可以通过电话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指导的,那听障人士呼救平台是否也可以进行急救指导?
刘彦琪(鞍山市卫生健康事业服务中心紧急救援中心调度科调度员、质控员):听障人士呼救平台同样可以进行急救指导,比如针对心肺复苏、异物哽噎,我们调度员可以通过文字的形式,向听障人士发送详细的急救指导步骤。同时,平台还支持发送一些急救相关的图片、简单易懂的演示等,帮助听障人士更直观地理解急救操作,在救护车到达之前,尽自救互救。
“听障人士呼救平台”的上线,以文字架起急救桥梁,实现24小时实时守护,打破听障人士与生命救援间的阻碍,让听力和语言障障人士的呼救“虽无声,却有力”。这条“无声生命线”的搭建 是用科技、爱心与责任为生命保驾护航。
本节目为加播节目
首播:鞍山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 7月8日 20:05
重播:鞍山电视台生活服务频道 7月9日 12:40 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