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记者从千山区获悉,日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赴鞍山市千山区乡村实践队深入基层一线,以实地调研为笔,探寻党建引领乡村矛盾纠纷化解的“金钥匙”,解码乡村善治新路径,让青春力量在乡村振兴的热土上绽放光彩。
实践队首站来到东鞍山街道獐子窝村。村委副书记王春亮详细介绍了“红色网格+评理说事”治理模式,该模式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村妇联搭建的邻里沟通桥梁也成为维系和谐的重要力量。村委二楼的“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3项国家级、10余项省市区级荣誉奖牌,见证着党建引领下村庄治理的成果。座谈中,王春亮结合案例,从统筹协调、思想引领等维度解析基层治理密码。队员走访村民时,村民们感慨:“党员带头调解太及时,矛盾刚冒头就化解了!”
有着46年党龄、86岁的退休村书记王学明说:“党支部牵头,党员主动上门调解,村子越来越和谐。”獐子窝村创新推行“1+5+11+X”网格化管理机制,形成层级清晰的治理体系。王春亮作为二级网格员,每日奔走田间地头,成为党联系群众“最后一米”的桥梁。王学明回忆,过去化肥短缺易引发矛盾,他通过对接合作社、登记需求、统一采买化解难题,赢得村民信任。他感慨:“日子变好靠党的领导和好政策,大家都专心搞建设了。”随后,实践队来到东鞍山街道办事处,主任介绍了“大话家常万事兴”治理品牌和“东鞍山做法”等创新经验,展现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创新路径。
从獐子窝村到街道办,队员们在调查中思索、访谈中求解、交流中感悟。深刻感受到党建引领在乡村治理中的实践智慧。青春力量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为乡村善治注入活力。在两代村支书精神的激励下,獐子窝村的基层治理之路将更宽广,乡村振兴蓝图将逐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