驭水而行谋长远 活水长流润万家——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全市湟水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专题询问侧记(二) | 西宁晚报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胸怀祖国江河山川,心系民族千秋福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专门指出“要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保护好水资源,节水是关键一环。《西宁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于2023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促进水资源合理有效利用、推进节水型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法治保障。2023年5月27日,西宁市被命名为第十一批(2022年度)国家节水型城市,成为青海省首个国家节水型城市。

市人大常委会在调研中了解到,我市在水资源保护管理利用方面,还存在再生水利用率不高、水源地保护管理不严、生态基流保障不足等问题,农业面源污染的形势也比较严峻,易对水体产生影响。

6月19日下午,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围绕我市湟水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情况开展专题询问。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聚焦调研发现的短板弱项及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精准框定询问内容,直击要点发出询问。市水务局、市城乡建设局等部门负责人现场作答。

“为保障地下水和河水水质,请问在减少或消除农业面源污染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制约我市再生水利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政府是否在投资建厂、管网铺设、分质定价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措施或计划?”“今年是否对南川河实施了清淤?清淤后效果如何?”……一个个“炽热”的问题问出了群众关切,一个个“铿锵”的回答答出了责任担当。整个询问过程互动有序、气氛热烈,形成了一场生动的“真考实督”现场。问答双方坦诚互动,将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题一一摆出来,讲深刻、讲透彻,不仅积极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普遍关切,也进一步凝聚了做好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共识。通过对水资源保护利用和生态基流保障进行专题询问,凝聚了共识,形成部门合力,在进一步做好“水”文章中提升了人大监督的影响力、推动力。“全市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将继续牢固树立‘抓治水就是抓生态、抓发展、抓民生’和‘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政绩观,明确‘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加强督导、长效管控,主动报告、接受监督,持续推动湟水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市城乡建设局局长鲁青和郑重承诺。

专题询问始于问,但不止于答,关键在于改。市人大常委会将抓实专题询问“后半篇”文章,对调研中发现和专题询问提出的主要问题和建议逐一梳理交办,真正做到有询问、有答复、有结果,让问答见真章、监督有实效。(记者 张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