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贫困落后的边陲小县,到如今特色鲜明、产业兴旺的生态家园,岫岩满族自治县以农业为笔、以创新为墨,在广袤乡村大地上绘就出一幅壮丽的发展画卷。2024年,岫岩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496元,较40年前激增50余倍;农林牧渔总产值突破46亿元,实现23倍跨越增长。亮眼数字的背后,是特色产业的蓬勃崛起、农业科技的创新赋能,更是岫岩人民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
食用菌、柞蚕、绒山羊等特色产业在岫岩多点开花,串联起农民的致富路。40年前,岫岩食用菌产业仅有单一的滑菇种植,如今已发展成涵盖香菇、平菇、秀珍菇等十余个品种的多元格局。这里年种植量达3亿吨,产量33.8亿斤,较40年前增长70余倍。“岫岩滑菇”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岫岩香菇”跻身全国名特优新产品行列,产品远销东亚、欧美,年产值突破20亿元,带动超10万农户增收。
作为“中国柞蚕第一县”,岫岩拥有214.5万亩柞园。2024年,这里的柞蚕放养量达2万把,年产量1.5万吨,较40年前分别增长11%和3.34倍。当地打造从蚕茧到丝绸的完整产业链,使岫岩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柞蚕茧出口基地,柞蚕丝织品畅销印度等东南亚国家,年创汇超亿元。而绒山羊产业则凭借“科技+规模”双轮驱动,作为全国辽宁绒山羊养殖主产区,全县年饲养量达32.2万只,较40年前增长10倍,稳居全省第二,从良种繁育到精深加工,成为农民增收“稳定器”,助力岫岩成为全国重要的羊绒制品原料基地。
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现代农业的“强筋壮骨”。种业振兴与科技赋能为岫岩农业装上“加速器”。在惠农政策支持下,岫岩粮食生产总面积达95.5万亩,产量6.36亿斤,分别较40年前增长60.83%和5倍。玉米、水稻、大豆等主粮作物通过品种改良、绿色种植技术推广,实现产量与品质双提升。同时,农业经营主体加速从传统家庭向新型农业经营产业转型,13家农业龙头企业、29个示范合作社、8个示范家庭农场引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全产业链发展,带动1.66万户农民共享产业红利。
依托“中国玉都・生态水乡”定位,岫岩还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推动农旅融合“串珠成链”。千亩岫岩湿地生态农业园成为城市“绿肺”,休闲观光农业度假区集露营、采摘、民俗体验于一体,吸引众多游客打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三主一合”机制为抓手,让村庄旧貌换新颜,清澈的河流、整洁的村路、白墙黛瓦的民居,勾勒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画卷。
数十载春华秋实,岫岩人以实干书写传奇,以创新铸就辉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这座满族自治县正以特色产业为帆、以乡村振兴为舵,向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破浪前行,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征程中续写更多“岫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