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盘龙:合规为舵 信用为帆 书写守法重信经营新时代答卷 | 商洛日报

“从秦岭深处的企业到挂牌深交所的聚光灯下,我们用二十余年的实践证明:合规诚信经营,守正创新,小城亦可育大企业。”陕西盘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盘龙药业)董事长谢晓林感慨道。

作为柞水县首家上市公司,这家扎根山区的中药企业以“合规为舵、信用为帆”,不仅打破了商洛本土企业上市“零的突破”,更以年均22.9%的营收增速,演绎了小城企业“破茧成蝶”的传奇。  

1997年,盘龙药业诞生于柞水县——一个户籍人口不足17万的秦岭腹地小城。面对地域资源局限,企业将“合规经营”作为突围密码:从建厂初期严格依法纳税,到上市前三年主动引入国际财务准则;从建立陕西省首个县级药企研发中心,到成为全国风湿类用药细分市场龙头。2017年,IPO募集资金近2亿元,顺利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当时全国唯一从贫困县走出的骨科中成药上市公司。

“山区不缺好药材,缺的是现代化治理思维。”谢晓林坦言。通过“税务合规+政策适配”双轮驱动,盘龙药业2017—2023年累计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超4700万元,将资金投入“盘龙七片”技术升级,打造出单品年销过亿的“王牌产品”。小县城与大市场的距离,在合规实践中被悄然拉近。  

制度筑基:激活政策红利与研发创新的双引擎 

盘龙药业将税务合规纳入企业战略顶层设计,构建起“制度先行、动态优化、全员参与”的治理体系。公司年均研发投入超千万元,通过精准对接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形成“研发投入—政策赋能—成果转化”的良性循环。2023年,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1875.9万元,叠加高新技术企业15%所得税优惠税率,累计释放资金超4000万元用于技术迭代。企业建立研发专项台账,对项目人员、费用实行全流程数据归集,确保政策适用的精准性。2021年至2022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从1290万元跃升至1631万元,税务合规与创新投入实现双向奔赴。  

动态联防:织密风险防控与信用建设的防护网 

面对税收政策的动态调整,盘龙药业创新“政策适配—过程管控—持续优化”管理闭环,与柞水县税务局共建常态化沟通机制,通过定期“信用体检”和大数据分析,提前识别潜在风险。例如,在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时,企业建立专项台账,完整归集研发项目、人员、费用等数据,并主动提请税务机关开展事前审核,确保政策享受的准确性和合规性,在税务部门指导下,企业连续八年保持纳税申报零差错。同时税务部门开通“绿色通道”,提供容缺办理、专岗协办等15项优先服务,税企合力打造出“合规—信用—发展”的生态链。  

数智赋能:开辟精细管理与效能优化的新赛道 

“过去核对进项发票耗时耗力,现在平台自动校验‘票、账、款’一致性,短时间内便可完成风险筛查。” 盘龙药业财务负责人祝凤鸣谈道。盘龙药业将“智慧税务”作为合规增效的核心抓手,实现税收业务全流程线上流转。通过电子税务局系统,实现增值税申报、财务报表填报、优惠备案等18项高频业务“一键触发、自动校核”。2023年通过系统自动匹配政策,精准识别可享受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等7类政策红利,减少人工判断误差率超90%。2024年,在税务部门“订单式服务”精准推送政策的帮助下,企业及时享受增值税加计抵减等红利,为“大健康产业生态圈”战略注入发展活水。

信用变现:从山区药厂到行业标杆的蜕变之路

A级纳税信用为企业赢得金融机构青睐。税务合规记录成为盘龙药业上市及后续资本运作的重要背书,2017年IPO募集资金近2亿元,顺利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实现了商洛本土上市企业零的突破;2024年募投项目调整中,良好的信用记录助力其顺利获得资金支持,推动生产线扩建与研发中心升级。A级纳税信用强化了企业的市场公信力,上市七年来,盘龙药业通过合规经营树立“质量可靠、信誉卓越”的品牌形象,主导产品“盘龙七片”进入国家医保目录,覆盖全国30余省市,带动柞水县形成中药材种植、加工、研发全产业链集群,吸引12家上下游企业落户。

企业在发展的同时,盘龙药业将合规理念延伸至公益领域,通过“守法重信—品牌增值—反哺社会”的良性循环,先后向社会捐赠药品价值超千万元。2024年,企业捐款200万元助力全国青少年U19男子排球锦标赛,进一步彰显了其社会责任担当,也为品牌公信力注入了新动能。这种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山区企业崛起之路。(艾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