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碗茶”议事会,议出治理新图景 | 西宁晚报

去年以来,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兴海路街道尕寺巷社区党委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民生新期盼,瞄准基层治理短板,着力构建“党建+互嵌式”治理思路,用民智解民困破难题,打造宜居生活环境,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质量,辖区呈现出团结、和谐、共治、发展新景象。

紧盯弱项,构建全域“治理网”。尕寺巷社区总面积0.62平方公里,总人口7509人,有汉族、回族、土族、藏族、撒拉族、土家族等12个民族群众。辖区企事业单位8个,宗教场所1个,学校1个,卫生服务站1个。现有低保家庭 75户,70岁以上老年人1026人,残疾人199人。社区党委针对实现情况和治理困难,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全民治理工作思路,推出“盖碗茶”议事会,定期将辖区单位、党员、物业、业委会、楼院(栋)长和热心居民群众组织起来,边品盖碗茶,边议社区“关键小事”,共商“头等大事”,为有效破解影响社区高质量发展的各种瓶颈问题提供全域保障。

聚焦主线,组建实施“保障网”。针对“盖碗茶”议事会提出的人员不足,服务队伍业务不精,回应民生诉求不及时等问题,加强研究协调,以8个小区党支部为引领,以驻区单位、联点单位、物业公司、党员志愿者为主体,组建起“石榴籽家园”“七彩阳光”和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等6支50多人的民族团结创建“先锋队”,利用“创建日”“每日打卡一小时”“民情夜访”“小院好声音”等时间,深入小区、企业、家庭等场所,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两反一禁”等法规常识,引导各族群众在共居共学相互交融中增强相互认同、相互包容的自信心。

注重夯基,织密文化“辐射网”。社区党委充分发挥“火车头”作用,积极探索河湟文化具有的沁润力,根据“盖碗茶”议事会提议,利用重大纪念日、中华民族和各民族传统节日等时机,广泛开展“民族厨艺大比拼”“多彩端午民族服饰展”“月圆中秋结对走亲”等群众性文化盛会,引导居民群众在“学、吹、弹、唱、说”中增强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感。利用“我们的节日”,组织“盖碗茶”议事会成员带头参加读书分享会、体育竞技比赛、观影交流、联谊联欢、结对认亲等活动,通过表率作用引导居民群众在共事共乐“零距离”交流中交知心朋友、做和睦邻居,增强积极参与和美“尕”家园建设的主动性。

突出服务,搭建民情“满意网”。积极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尕”家园实践新路径,创新实施“党建+微网格+议事会”治理思路,将各族群众纳入7个大网格28个小网格治理中,以开展“创建日”“微心愿”认领和帮扶“一老一小一困”为抓手,深化拓展常态化共驻共建活动,组织各级各类志愿者紧盯居民群众急难愁盼,推动党建引领“有诉必应马上办”向“未诉先办”转变,增强低保、临时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和退役军人优抚补贴等各类惠民政策落地见效工作质量。针对各民族高校毕业生、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难问题,开展插花、香包、制蜡等各类技能培训,提升此类人群立足社会发展的本领。积极转化主题教育学习成果,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契机,先后帮助100多户居民群众实现了“微心愿”,帮助35名残疾人申请到轮椅、拐杖等辅助器具,初步完成20多个老旧小区提质升档工作,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宜居,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今年,社区在院子安装了10组休闲椅子,让我们锻炼和休闲娱乐有了休息的地方,切实将问题解决到了老人们的心坎上!”上周五,社区召开“盖碗茶”议事会,谈到一碗盖碗茶焕发出的活力,湟岸巷34号院楼栋长张风丽老人高兴地说。(通讯员:李志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