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一线 |五一踏足牛庄 古镇寻幽探胜 | 鞍山新闻网


“五一”假期,海城牛庄迎来客流高峰,四方游客纷至沓来,沉浸式感受这座千年古镇的独特魅力。

牛庄镇的历史底蕴深厚,可追溯至远古时期,相关记载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三国时期,这里是辽东郡,作为东北境内最早开放的商埠,自古以来便是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区域,是一座闻名遐迩的历史古镇。

牛庄镇的地理环境得天独厚,镇内河流纵横交错。东有海城河潺潺流淌,北有太子河奔腾而过,西北有大辽河浩浩荡荡,南有护城河环绕守护,形成“四河环抱”的独特景观。水韵悠悠,让这座北方城镇别具江南水乡的温婉气质,民间因此称其为东北的“小周庄”。往昔,牛庄是入境的必经之地,从曾经的繁荣昌盛和频繁的战争中,不难想象它作为古海港、皇陵所在地的重要地位,这里既见证了经济的蓬勃发展,也承载了无数热血传奇的故事。

牛庄城,无疑是古镇的标志性建筑。其历史可追溯至辽金时代,明代正式建成土城,清朝初年又进行了重修。那时的城墙由青砖砌筑而成,高达225寸,周长293步。古城设有3个城门,城门上镌刻着石刻门额,北门的满文门额、东门现存于沈阳故宫博物院的门额,都见证着岁月的流转。修城时挖掘的护城河,河面宽九丈九尺九寸,河深九尺九寸,绕城5里后汇入太子河。尽管因年久失修,古城墙大多已消失不见,但在2010年旧城改造时,仍有三处城墙根留存,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牛庄镇的古民宅院同样别具一格,面积较大的共有二十座。其中,慎记大院规模最为宏大,占地2万平方米,是三跨三进的四合院,室内装修皆采用实木打造,尽显古朴典雅,如今已翻建为高中校舍。李家大院曾是牛庄镇政府旧址,汲家大院现为海城市二院旧址,海兴涌大院是牛庄初中旧址,海兴隆大院则是牛庄民中旧址,这些大院承载着当地的历史记忆和生活印记。

太平桥,作为牛庄的又一代表性古建筑,始建于1848年。石桥长53米,宽4.2米,桥墩和桥面均由花岗岩筑成,历经170多年的风雨洗礼,以及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考验,依然坚固如初。每年七八月份,桥下荷花盛开,娇艳欲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人们漫步在太平桥上,欣赏着荷花美景,感受着好事“莲莲”的美好寓意。

牛庄作为重要的港口和商品集散地,汇聚了南北各地的美食精华,其中牛庄十二名吃独具特色,闻名遐迩,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牛庄馅饼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以馅大皮薄、外焦里嫩、肥而不腻、味道鲜美的独特风味,成为经典饮食品牌,还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誉满东北,畅销国内外。如今,牛庄馅饼在秉承传统制作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已从单一品种发展为四大品系50多个品种,海三鲜、净三鲜、肉三鲜、地三鲜等口味满足了不同食客的需求。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牛庄镇加强行业自律,注重人才培养,确保传统制作技艺的纯正传承。

近年来,为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牛庄镇党委政府秉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理念,科学规划古镇发展。先后投资近1.4亿元,用于古城棚户区改造,为居民建设回迁楼;恢复四座古迹,修缮两座桥梁,确立21处遗址并立碑保护,抢救性发掘三处遗址;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铺设管网2.5公里;修建6处供水泵站,铺设4公里供水管网;打造3公里护城河带状公园、3处文化广场和5公里道路 。同时,牛庄镇聘请省市史学家编写牛庄古镇历史丛书,编撰《牛庄镇志》,搜集整理150余篇古镇轶事、传说,全方位保护古镇的历史文化资源。

展望未来,牛庄镇人大主席王维东示,牛庄镇将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依托历史文化名镇品牌,深度融合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挖掘国家历史文化名镇的文化内涵和田园风光的生态美学价值,围绕政府后40万平方米土地开展招商引资,打造集文化旅游、体育康养、赛事活动于一体的文旅项目,促进“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协同发展,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品质,全力打造旅游精品,续写牛庄古镇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