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鞍山第2季》(二):《听老兵故事,种红色种子》 | 鞍山新闻网

鞍山,一座厚重人文与钟灵毓秀荟萃的城市,这里有惊艳了时光与人心的故事,或久别重逢或一见如故。鞍山都市生活广播推出《故事里的鞍山》专栏,记录鞍山历史,讲述鞍山故事。

让我们慢慢听,细细品!

听——说不尽的过往

品——故事里的鞍山

记录鞍山历史,讲述鞍山故事

——故事里的鞍山


2025年3月,一群孩子举办了一场“特殊队会”,一场穿越时空的红色之旅。“为中华之腾飞而读书!”——这是钢都小学五(10)中队的少先队员们,在“革命老战士英雄足迹展览馆”立下的誓言。

孩子们坐在还原的“列宁小学”教室里,摸着红军用过的门板、穿着的草鞋,仿佛回到了烽火年代。这场沉浸式队会,让红色历史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成了可触摸、可感受的温度。

情景还原式列宁小学、小红军广场

这里就是革命老战士英雄足迹展览馆。葛继红馆长作为革命后代与下岗创业者的双重身份,以“拥军墓园”为起点,萌生建立红色博物馆的念头,旨在保存老兵的精神财富。通过收集万余件红色文物(如红军门板、草鞋等)与122位老兵足迹,打造革命老战士主题展区,并免费开放,成为鞍山红色教育地标。

一座博物馆,一群老兵的“生命日记”

展览馆里,一面墙记录了122位老兵的足印和手写心语。他们中,有人失去右脚却坚持行军,有人年过九旬仍念叨“为党工作”……

这面“红色足迹墙”,记录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战役的牺牲与忠诚。

红色足迹墙:他们的脚印,我们的道路

送雷锋参军的独脚老红军余新元的嘱托:“讲好党的故事”,成为展馆的精神核心。 

余新元仅存的左脚印和右手印,是他13岁参军、一生忠诚的见证。临终前,他紧紧握住葛馆长的手:“你要讲好党的故事。”

葛馆长与志愿者团队通过洗脚、拓印等仪式,亲历老兵伤痛,完成跨越时空的生命教育。



文物会“说话”



红军茶馆的桌椅:战士们曾用它歇脚喝一碗粗茶。

生锈的奖章、破旧的军装藏着“一个苹果大家吃”的上甘岭精神。

“说教100次,不如体验1次。” ——葛馆长用情景还原式的沉浸课堂给出了答案,当孩子们穿上红军装、啃着“窝头”午餐,才懂得“饿着肚子打仗”的艰难。这样的生命教育,比任何口号都更震撼。 

活动后,一位家长说:“孩子回家后,第一次主动问‘我能为祖国做什么?’”  埋下一颗红色的种子——这便是此次特殊队会的意义所在吧。

“百年前,少年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今天,我们为中华复兴而奋斗!”——这是队会结束时,孩子们的齐声宣言。

这座由民间自发筹建的展馆,既是鞍山的红色地标,更是一盏信仰的明灯。正如葛馆长所言:“位卑未敢忘忧国——足印之下,皆是山河。”


▲参观指南

地址:鞍山市革命老战士英雄足迹展览馆  

开放:免费预约,团队可定制红色教育活动  

让我们带下一代走进历史,让历史照亮未来。 


走进故事,邂逅鞍山


鞍山都市生活广播  FM89.7 AM1071

播出时间:5月5日 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