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双是鞍钢股份炼铁总厂生产技术室的热工主管工程师,也是“李林春创新工作室”的骨干成员。截至今年3月底,发表论文50多篇,获授权专利31项,多次获得全国和辽宁省创新奖项,主导完成15个创新项目,累计创效3540万元。其中研发的《一种烟气循环蓄热式热风炉系统》项目斩获第二十七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一带一路”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铜奖,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成功推广至国内钢铁企业热风炉改造项目,填补了高炉热风炉高效节能技术领域的空白。
2001年,孟凡双步入鞍钢,扎根炼铁总厂25年,从基层技术员做起,先后担任煤气工程师、能源管理等职务。在担任热工管理主管期间,为摸透热风炉的运行规律,孟凡双连续三个月跟班倒,记录上千组数据,甚至主动参与设备检修,连老师傅都笑称孟凡双是“泡在炉子里的技术员”。在孟凡双看来,每一组数据都是开启优化大门的密码,每一次设备检修都是对钢铁意志的锤炼。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积累,孟凡双发现传统热风炉的烟气余热利用率不足40%,大量高温废气直接排放,既浪费能源又污染环境。2023年,带着改变传统热风炉现状的决心,孟凡双和团队开启了《烟气循环蓄热式热风炉系统》的研发工作。首个难题便是如何实现烟气高效回收,传统工艺中,热风炉换向时存在温度骤降问题,导致蓄热体寿命短、能耗高。孟凡双和团队成员尝试将部分高温烟气重新引入燃烧室,但初期试验中系统稳定性极差,甚至出现过蓄热体堵塞的险情。那段时间,孟凡双和工友们白天蹲守现场调试参数,晚上复盘数据到凌晨。一次深夜,孟凡双偶然发现煤气压力异常波动与烟气含氧量突变有关,随即提出增加动态氧含量监测模块,并优化换向时序算法。经过2年的时间,37次的方案迭代,最终开发出“多级梯度循环”技术,将烟气利用率提升至85%,热风温度波动从±30℃降至±5℃。这一突破不仅使单座热风炉年节约煤气1.2亿立方米,还将设备使用寿命延长了3年。
从青涩学子成长为行业标杆,25年的深耕磨砺,让孟凡双深深体会到,创新不是灵光一现,而是厚积薄发;不是空中楼阁,而是脚踩泥土。未来,孟凡双将继续以问题为师、以数据为友,在钢铁与火焰中书写新的创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