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杀”到村镇 会上演哪些好戏 | 农银融媒

在河南洛阳的洛阳古墓博物馆,游客手持“探墓牒”,通过探秘推理揭开墓穴真相;在贵州铜仁的朱砂古镇,游客与打铁匠、老鞋匠等角色深度互动,沉浸式感受矿区生活的独特魅力;在浙江嵊州的崇仁古镇,当地推出“剧本杀”《百年商帮风云》,引领游客在解密过程中接触紫砂烧制等传统技艺,“穿越”商帮风云……每到周末和假期,年轻人们来到乡村古镇,穿起汉服唐装,短暂脱离日常身份,体验起“剧本杀”这种别样的沉浸式休闲方式。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江西宋潮不夜城、山东红嫂家乡旅游区等热门沉浸式体验类景区的热度同比涨幅均超过两倍。

图为游客在湖北省襄阳市的唐城景区参与剧本杀。来源:东方IC

当“剧本杀”的场地从城市桌面搬至古镇村落,当人文历史成为解密线索,凭借着游戏场地更大、参与人员更多、场景更真实、游戏互动性更强等优势,村镇“剧本杀”为当下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一条全新赛道。

得益于政策的有力助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等部署,为各地陆续出台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方案提供了指导。近期,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发布《营造乡村旅游消费新场景工作方案》,特别提出要将首创“剧本杀+田园野趣”等跨界玩法作为发展重点。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政策的全力助推,为“剧本杀”等新型农文旅项目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顺应消费需求转型趋势。近些年,乡村旅游持续升温,非遗、“剧本杀”等新型文旅项目的出现,为将“文旅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推动文旅消费在地转化提供了可行路径。笔者查询到,2024年杭州余杭径山村打造《茶圣对决》“剧本杀”项目,将宋代点茶技艺与增强现实技术相结合,吸引超过七成参与者购买茶礼盒,购买量是传统展销模式的4倍。可见,“剧本杀”这种游戏时间更长、沉浸度更高、消费场景更丰富的新玩法,有助于打造具有高辨识度的文旅符号,丰富产品供给,将“在地文化”转化为“在地消费”。

促进人才双向流动。近年来,城乡人才交流日益频繁和深入,许多“新农人”回乡创业,为村镇“剧本杀”项目的策划、运营起到较大助力。如台州市仙居县下各镇路北村,相继推出《传奇怀仁》《沧海桑田》等乡村实景“剧本杀”项目,吸引体验游客超2000人次;以此为契机,路北村设立的青年创业品牌“青向北”,吸纳城乡就业创业青年前来发展电商、文创、水果种植等产业。

沉浸式演艺、实景“剧本杀”等项目成为游客“新宠”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方面,具备过硬专业素养、熟知本地历史文化的复合型人才较为缺乏;另一方面,“剧本杀”活动可能对村镇原有的生活秩序和基础设施带来影响。对此,笔者建议,地方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各地结合本地历史文化特色打造差异化文旅IP,避免一哄而上、无序发展。金融机构也应加大对新型农文旅融合项目的支持力度,在服务设施、项目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共同促进乡村旅游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