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平顶山郏县三苏园传出孩子们“诗酒趁年华”的朗朗诵读声,当洛阳龙门石窟对岸的白园中响起“人间四月芳菲尽”的诗句,当柳州柳侯祠和焦作韩园内青年学子同时朗诵韩柳文章,让漓江烟雨邂逅黄河浪涛……
郑州市新郑市欧阳文忠公园
4月2日,清明将至,春意正浓,正是“祭先贤、习礼仪”的良辰。由河南省文联、广西文联、河南省教育厅联合主办的“诵读经典・缅怀先贤”主题活动在郑州、洛阳、焦作、漯河、南阳、柳州等地同时开展。活动当天,孩子们走进所在城市的欧阳文忠公园、白园、二程文化园、韩园、许慎文化园、张衡博物馆、柳侯祠等文化地标,通过敬献花篮、经典诵读、聆听先贤故事等形式,缅怀身边的历史先贤,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文化自信。
以文会友,多地联动共赴文化大餐
本次活动于3月29日在平顶山郏县三苏园启动,4月2日在河南、广西的其他六城七地全面铺开,探索以文化先贤为主题,以历史文化名人陵园、纪念馆为依托,组织一场跨越广西、河南的区域联动,突破传统节庆活动的时空限制,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活动格局。
在柳州柳侯祠和焦作孟州韩园,河南省文联与广西文联联动,同一时间开展活动,诵读品味“韩柳”文章奇思,开展跨越时空的对话,带领青少年领略极致纯粹的古文之美。
柳州柳侯祠,柳州综合广播记者李梦媛摄
焦作孟州韩园
在平顶山郏县三苏园,百人齐诵苏轼名篇《望江南·超然台作》,一句句抑扬顿挫的词如同跨越千年时空与先贤苏轼的一场古今对话。
平顶山郏县三苏园
在郑州新郑欧阳文忠公园,师生们拜谒一代文宗欧阳修,敬献花篮、行施拜礼,诵读《醉翁亭记》《丰乐亭游春三首》等经典名篇,弘扬欧阳修爱国、担当、廉洁精神。
在洛阳白园白居易墓前,学生们集体朗诵了《赋得古原草送别》《大林寺桃花》等名作,与书法家同写毛笔字,颂扬白居易诗心兼济、笔耕不辍的情怀。
洛阳白园
在洛阳伊川二程文化园,孩子们在古琴悠扬的旋律中诵读程颢诗作《春日偶成》,书法家与学生共同书写程门名言,将“如沐春风”的理学精神具象化为墨香传承。
洛阳伊川二程文化园
在漯河许慎文化园,孩子们身着汉服,仪式感满满,齐诵《说文解字·叙》,深切领略汉字的独特韵味与魅力。
漯河许慎文化园
在南阳张衡博物馆,孩子们站在张衡像前,共同诵读《南都赋》,体悟那份“穷微测变”的匠心、“不辍晷景”的执着。
南阳张衡博物馆
沉浸体验,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本次活动特别注重青少年参与体验,通过“沉浸式 + 互动式”设计,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品尝”国学大餐,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在欧阳文忠公园,老师引导孩子们亲自动手制作非遗拓片,体验“捶打、上墨、揭取”等过程,仿佛穿越时空,与热爱金石遗文的“六一居士”对话。艺术家和诵读爱好者还带着孩子们,在“丰乐亭”“醉翁亭”等处,以游走沉浸式诵读形式,讲述欧阳修为官为文的美好故事,共享情景交融、声情并茂的清明诗乐盛宴。
在白园,国学手势舞《读唐诗》将唐诗的韵律凝练为流动的肢体语言,让孩子们在举手投足间触摸诗歌的温度;汉服秀《礼仪之邦》则通过衣冠礼乐承载的东方美学,唤醒沉睡在典籍中的礼仪基因。跨越时空的艺术碰撞,不仅激活了白居易笔下“诗都”的文化记忆,更以年轻化、沉浸式的表达重构了传统经典的时代价值。孩子们表示,“每一项传统文化活动我都体验了,不但有趣而且非常有意义!今天的活动让我感觉课本上的知识活了起来。”
活动现场
名家讲解,点亮青少年文化之魂
专家解读、散文品读、主题征文……本次活动依托历史文化名人资源,开拓全新的实景体验式教学新空间,为青少年打造一堂别开生面的传统文化课。
河南省文联邀请河南省政府原参事、文化学者王守国,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王士祥等文化名家进行专题采访,深入解读先贤的文化精神、价值理念。
在郑州、洛阳、平顶山、焦作、漯河、南阳等地,邀请当地专家到活动举办现场进行点评解读,并设置全网话题#我和先贤有个约定##诵读经典缅怀先贤##南阳学子咏诵南都赋致敬先贤##齐诵韩愈诗文书写经典名句#等,推送活动亮点,形成传播声势。邀请学者撰写《又是一年清明时,新郑欧阳修墓前的牡丹开了吗?》等系列散文,赋予历史人物鲜活的“生命力”。
活动现场
来自南阳市卧龙区石桥镇中学的学生在读后感中写道:“原来张衡不仅是大发明家,还会画画、写诗,宇宙里甚至还有‘张衡星’和‘南阳星’!这就是科学家的浪漫吧!”那些被散文唤醒的历史记忆,也正在少年们的笔尖重新生长。
不局限于单次的文化活动,河南省文联还联合媒体,面向青少年持续开展“我眼中的先贤——拜谒日记”征文大赛、“我向先贤献首诗”视频创作大赛,在古文留白处传承千年文脉,续写时代新篇,着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文化传承创新品牌。
“诵读经典·缅怀先贤”系列主题活动,是一次清明时分的记忆,一堂别开生面的传统文化课,一场文艺文教文旅结合的文化行动,一次与历史先贤心灵相通的生命仪式。活动中,多地联动的模式、沉浸互动的体验、文艺文教融合的创新实践更彰显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无限可能:当清明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祭祀场景,当文化赋能激活了尘封的历史记忆,这个承载着中华民族生死智慧的节日,正以更年轻的身姿融入当代生活,在守护与创新中完成文明血脉的当代续写,为全球语境下的“中国式浪漫”注入深邃而鲜活的时代注解。
河南省文联负责人介绍,“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让孩子们在触摸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真正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专家表示,此次联合策划推出“诵读经典·缅怀先贤”主题活动,是深入挖掘河南文化名人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举措。活动通过形式创新、文艺文教融合,打造全新的实景体验式教学新空间,不仅能深刻提升青少年儿童对自身文化的认同与归属,增强文化自信,还能以传统文化的深邃力量激发学生家国情怀,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扎根提供沃土,具有深远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
孩子们为河南历史上有这么多的文化名人感到自豪,他们骄傲地说:“虽然过了千年,但今天的活动让我感觉他们离我们一点也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