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卷多情似故人 | 《在峡江的转弯处》:不负本心 | 农银融媒

好书分享
阅读 无处不在


《在峡江的转弯处》
作者:陈行甲

《在峡江的转弯处》是陈行甲的自传体随笔,从童年岁月写起,写母亲,写爱人;写了从大学毕业到基层工作九年多的生活经历;回顾了在巴东任县委书记期间的工作和生活;讲述了转场公益几年来的经历和感受。从本书中,作者用鲜活的故事和大量的细节讲述了一个普通人的爱与成长,以及如何在世事变幻中守住内心和实践的知行合一。


分享人:刘马陵

刘马陵,字樵夫,江苏淮阴人,现就职于农行江苏新沂支行。爱好听歌、打球,喜欢岐黄之术。出版过诗集《归途杂拾》。


不负本心



陈行甲的“人生笔记”,令我几度掩卷思索、几度泪眼婆娑。由于个人嗜好,我读过不少书,只是很多书籍看完了,大多发发呆或者笑一笑,随手一放。人到中年,泪点随着发际线越来越高,能使人流泪的书,一定不是因为华丽的辞藻,而是读者和作者的共情,是读者和主人公的相惜,是相惜后的代入,是代入后两颗灵魂间的戚戚。

作为主政一方的县委书记,该用怎样的坚守、怎样的作风、怎样的自律,才能筑牢官场清廉的底线?该有怎样的情怀、怎样的境界、怎样的担当才能践行披肝沥胆为民、不负苍生惩恶的誓言?陈行甲做到了。他的骨子里有两种气——高贵之气、野逸之气。前者源于他受过国内外顶级的高等教育,后者是因为他的草根出身。高贵气让他良治善政,野逸气使他亲民爱民。五年间,一个小小的县城,他亲自签字抓进去87个贪官,净化了巴东的政治生态环境,壮哉陈行甲;同一任期内,他内外联动,标本兼治,还了贫困偏远的巴东一个干净自强的人文生态环境,美哉陈行甲。

陈行甲是带着母亲遗像赴任巴东县委书记的。有些人可能会笑他矫情,但我懂他。我相信母爱是永世存在的,因为母子连心,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宿命。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这是一个为了儿女们的幸福常常将身段低到尘埃里的女人、默默将艰辛咽到肚子里的女人。母爱,在很多男人一生的精神世界里,就像一块压舱石,无论是生活中的凄风苦雨,还是职场上的暗流涌动,这块压舱石都能护佑他们逢凶化吉,抵达春暖花开的彼岸。在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面前,陈行甲无疑是一个“圣徒”,当然我也是“圣徒”之一,愿浮华世界里这样的“圣徒”越来越多,像母亲爱我们一样去爱她。

陈行甲的爱情故事,读来百感交集,让我更加相信爱情神奇的魔力。那种双向奔赴的爱情,是天底下最靓丽的风景,足以丰盈我们的生命,足以驱散人生的阴霾,足以抗衡世事的无常,让你确信人间值得。如果你爱了,请珍惜并深爱;如果你未爱,请积极寻找并为之努力提升自己。在我们这仅有的一次红尘游历中,如果没有爱的供养,即使你富甲一方,也会觉得人间荒凉;即使你权倾一时,也会觉得内心孤单。陈行甲是幸运的、幸福的,他在最好的年华遇见最美的爱情,他的爱人,用女人独有的那种真情、柔情与理性,激励他奋斗,鼓励他战胜病魔,勉励他在人生后半场的慈善之路上继续奉献光和热。名利只是岁月中的昙花,唯有真情永不凋谢!

陈行甲在仕途即将更进一步时,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裸辞,去做一个公益人。转身,不是退却、不是逃避、不是背叛,而是为了走向更加深远的辽阔。《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作者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湖北诗人曾冰,曾经是陈行甲任巴东县委书记时的部下,他在《在峡江的转弯处》这本书的跋文中提到,“天真是道德的最高境界”,这该是对陈行甲最诗意的解读,也是对人性最深刻的参悟。愿我们无论在生命的什么时候,无论在人生的什么地方,都能葆有一份真诚、善良、阳光,葆有一种清醒的独立、天然的率真、根植于内心的道德。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