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基层创新服务构筑全民健康新生态 | 鞍山新闻网


在老龄化进程加速与健康中国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基层医疗机构如何破局?鞍山市职业病防治院(市体检中心)以“医联体协作、中医赋能、科技提效”为支点,依托旗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体系,通过服务模式创新破解基层医疗难题。


一、医联体协作:从资源整合到服务升级


记者:作为基层医疗机构,如何通过医联体提升服务能力?


梁伟:我们与鞍钢总医院建成紧密型医联体,实现资源共享、服务同质。通过专家下沉,设立鞍钢总医院专家诊疗区,疼痛科、骨科、心内科、内分泌科等多科室专家定期驻点社区,开展联合门诊;开通绿色通道,体检异常患者可通过医联体平台48小时内对接三甲医院专科;延续照护术后康复、肿瘤患者,由社区接续健康管理,形成闭环服务。


记者:作为体检中心的负责人,您认为基层医疗机构在服务模式上有哪些突破性探索?


梁伟:我们始终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立足社区平台,构建“预防—干预—治疗—管理”全链条健康服务体系。今年重点推进三大方向:减脂减重科学管理、全周期体检服务升级、“一老一小”特色诊疗,同时探索医养结合新路径,回应老龄化社会需求。


二、聚焦科学减重:从“治病”到“治未病”的五个维度


记者:两会期间,国家卫健委明确提出将肥胖问题纳入国家公共卫生重点,启动为期三年的“体重管理年”行动,体检中心如何将这一目标落地?


梁伟:肥胖问题背后是生活方式失衡,不能仅靠医疗手段“治已病”。我们计划成立鞍山首个社区减脂减重管理中心,推出“五维干预法”,即运动科学化:引入易筋经、站桩等传统功法,由专业中医师指导个性化运动方案;中医调理精准化:古法针灸、穴位埋线调节脾胃功能,配合艾灸改善代谢紊乱;膳食管理本土化:开发药膳、元气轻养膳套餐,结合东北饮食特点设计低脂高蛋白食谱;身心协同干预:设立心理支持门诊,针对压力性肥胖开展正念训练;中西医结合疗法:对重度肥胖人群,采用中药汤剂调理与阶段性轻断食方案。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减重,更要帮助居民建立健康生态,充分体现基层医疗价值。


三、体检服务升级:从“数据报告”到“健康闭环”


记者:体检中心如何突破“检完即走”的传统模式?


梁伟:我们将体检分为三大场景——65岁以上老人免费筛查、居民日常健康管理、征兵考公等定向体检,但关键在于后续干预。比如在征兵体检中,针对体重超标但其他指标合格的青年,我们提供3—6个月减重计划;对公务员群体则定制颈椎病、脂肪肝防治方案。通过鞍钢总医院医联体,我们打通体检数据与专科诊疗的通道,为体检人群对接三甲医院提供绿色通道。


四、“一老一小”工程:用中医智慧守护民生两端


记者:作为中医学博士,如何运用中医适宜技术满足社区老龄群体与儿童健康需求?


梁伟:中医是我的毕生事业,我们将设立两大中医专科门诊:老龄干眼症专病门诊、小儿推拿中心。融合中药熏蒸、耳穴压豆等中医适宜技术,针对老年人视疲劳、干眼症开展“清肝明目疗法”;在疫苗接种、儿童保健中嵌入推拿服务、小儿中药雾化,针对积食、免疫力低下等问题,让育儿家庭减少抗生素使用。


五、破解养老困局:从“床位竞争”到“服务赋能”


记者:面对老年人群体,鞍山市体检中心如何创新医养结合模式?


梁伟:传统“养老院+医院”模式现在已经难以满足需求。我们预计打造四层架构,即“医养结合打底——社区居家主导——科技赋能提效——中医技术支撑”,依托鞍钢总医院与青青河养老产业的深度融合,为老年群体提供更优质的健康养老服务。既要与鞍钢总医院共享失能老人照护数据,又要将血压血糖监测、理疗康复训练嵌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通过远程会诊系统,让老年人在家享受专家服务;还要广泛推广八段锦养生操、穴位贴敷慢性病管理。以中西医结合创新践行国家战略,为“健康中国2030”目标注入实践动能。


采访最后,梁伟院长强调,基层医疗的核心是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需求。基层机构必须跳出“治病机构”的局限,成为健康生态的构建者。我们将持续深化医联体建设,推动体检中心从单一体检转向全周期健康管理,从疾病治疗转向生活方式干预,从医疗资源竞争转向服务能力整合。让优质医疗资源像自来水一样注入社区,让社区居民真正实现“小病善治、大病善识、重病善转、慢病善管”,这才是健康中国的基层答卷。


【采访手记】


未来鞍山市体检中心,不仅有先进的CT设备和中医理疗室,更有充满烟火气的场景:老人在专业中医师带领下舒展筋骨,年轻父母带着孩子体验推拿,体检报告不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成为健康管理起点。这种“预防走在治疗前,社区走在医院前”的实践,或许正是破解基层医疗难题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