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国危房改造典范!铁东区精准破解大孤山危楼困局 | 鞍山新闻网

铁东区精准破解大孤山危楼困局。

在城市更新进程中,老旧建筑的安全隐患成为关乎民生的关键问题。铁东区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推出 “3+4” 解危模式,即精准识别“3类危房”,创新实施“4类解危方式”,仅用3个月就成功破解大孤山街道危楼困局,为全国危房改造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充分彰显出政府时刻将百姓安危放在首位的担当精神,让百姓切实感受到生活有保障。

铁东区精准破解大孤山危楼困局。

2024年,铁东区大孤山街道运检委白楼社区5栋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居民楼被鉴定为D级危楼,安全隐患十分严峻。铁东区迅速做出反应,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挂帅的解危工作领导小组,以区住建局为主导,联合区城建中心、属地街道办事处等多部门组建解危工作专项小组,邀请辽宁省建筑研究设计院、鞍山市政设计院等专业机构,以及市住建局、新东集团等行业单位共同参与,通过“线下走访+院落恳谈”,深入调研尊重民意,科学决策确定方案。

铁东区精准破解大孤山危楼困局。

通过深入调研和排查,大孤山街道主要存在“3级危房”,分别是1990年前建造的老旧预制板危房、1990-2000年建成的一般性危房和违规改建造成的结构性危房进行分类建档。针对不同危房特性,铁东区创新实施原址重建、加固改造、功能优化、异地置换“4类解危方式” ,靶向治疗消除隐患。解危方案公示后,区领导带领工作人员赶赴现场,耐心做好解释工作。组织政策宣讲会,针对居民关心的置换流程、房屋质量、增平费用等问题进行详细解答,缓解居民经济压力和焦虑情绪,让百姓心中有底。经过多次优化,共筹备421套房源,第一轮选房当天成功选房136套,120户居民当场交钱。

铁东区精准破解大孤山危楼困局。

56岁的张书东住在运检委35栋,她在东泽首府选了一套70.14平方米的双室。“在这住了快30年,自从这里被鉴定为危楼后,每天都提心吊胆过日子。这次政府给我们置换新房,我特别高兴,房屋面积从原来55.6平扩大到70多平,自己添了将近3万块钱,不但住房条件改善了,最重要的是安全能够保障,终于能睡上踏实觉了。

”构建“3+4” 解危模式,让居民告别“忧居”,乐享“安居”。不仅用3个月时间就破解了大孤山街道D级危楼治理困局,也为全国危房改造献上了“铁东方案”,刷新了危房治理的“铁东速度”。在此基础上,铁东区还探索“排查-治理-维护”全周期管理体系,研究“一地一策”改造方案,谋划“专项债+政策贷+社会资本”多元融资体系,建立“建设质量终身追溯制”,比如,在和平街道通过BIM技术模拟结构修复,既消除安全隐患又保留街区历史风貌,实现安全与文脉的双重守护;在台町商圈探索“垂直增容+新型建材”重建模式提升土地价值;在湖南板块探索“结构加固+费用分担”惠民政策,对特殊困难群体探索“定向安置+分期付款”保障机制,形成差异化治理的完整闭环。

铁东区精准破解大孤山危楼困局。

接下来,铁东区将持续深化“3+4”解危模式的推广与优化。一方面,对已完成改造的区域开展“回头看”行动,定期回访居民,检查房屋改造后的使用情况,及时解决后续出现的问题,不断巩固改造成果;另一方面,总结大孤山街道的成功经验,将解危模式推广至全区其他存在危房隐患的区域,全面排查、精准治理,全力保障群众住房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