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岫岩黄花甸镇,绒山羊养殖产业正蓬勃发展,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近年来,在政府科学引导、科技助力与良好环境的协同推动下,这一传统产业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黄花甸镇绒山羊养殖历史悠久,凭借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养羊业早已融入百姓生活。早期,农户多以小规模散养为主,养殖技术相对落后,经济效益有限。但随着市场对羊绒、羊肉需求的增长,绒山羊养殖规模逐渐扩大。以当地郭家岭村为例,2006年,该村投资500万元建成绒山羊养殖基地,被评为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 。此后,越来越多的村民投身养羊行业,绒山羊存栏数大幅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黄花甸镇近两年积极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大力治理生活垃圾、污水排放,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如今,乡村道路干净整洁,河道清澈,村庄绿化覆盖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人居环境、自然环境相得益彰,为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
如今,黄花甸镇绒山羊养殖产业已颇具规模,涌现出众多养殖大户。去年,养殖户门长红饲养了500只绒山羊,至今已有6年之久,今年全年收益预计可达六七十万元。门长红兴奋地说:“羊既能产羊绒,也能供应羊肉,不过我家以销售羊绒为主。岫岩的绒山羊是块宝,有政府的支持,咱有底气!”像门长红这样的养殖户不在少数,他们通过养羊实现了增收致富,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为解决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近年来,辽宁农职院鞍山市岫岩绒山羊产业科技特派团深入乡镇,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在冬季疫病防控、饲料管理以及母羊防流保胎等方面,专家都给出了专业建议,并针对近期流行的传染性胸膜肺炎进行用药和防控指导。同时,相关部门还向种羊养殖户赠送自主研发的抗腹泻饲料,提高冬季羔羊成活率和培育效率。
“不好意思,你们最好在外面看,要进羊舍,必须从头到脚仔细消毒,不然咱养殖户真的伤不起……”黄花甸镇清河村养殖户46岁的尤海平养殖了600余只绒山羊,她担心外来细菌可能带来的养殖风险,所以总是把外来人员拦在羊舍外。她告诉记者,如今,通过多年对养殖技术的学习,养殖户们的养殖防疫意识都非常强,这从侧面反映了黄花甸镇乃至岫岩绒山羊养殖事业不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因素。
202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乡村产业振兴,黄花甸镇绒山羊养殖产业的发展方向与此高度契合。当地政府积极响应,将继续围绕绒山羊产业进行科学引导,给予养殖户大量鼓励和支持,并通过组织技术培训、建设养殖小区、推动产业化发展等措施,不断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