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庚华
郴州市苏仙区五里牌中学副校长
夜雨叩禅门
参赛作者:胡庚华(苏仙区五里牌中学)
子夜檐角碎玉落,竹篱孤灯挑昏黄。雨丝裹挟着潮湿的孤寂,在窗棂上蜿蜒成银色溪流。辗转反侧的躯壳困在荞麦枕里,意识却如断线纸鸢,在记忆的悬崖边跌宕翻飞。翻开手机里的尘封相册,记忆从脑海里跃出一束微光——那日永兴观音岩的草木香忽然漫过雨夜,将蜷缩的灵魂轻轻托起。
五月末的暮色泼洒金箔,蜿蜒山道是盘龙吐出的信子。我追着观音菩萨与白头狮的传说,任晚风将衬衫吹成鼓胀的帆,在石桥与夕阳接吻处驻足。远眺观音岩门庭时,暮钟正撞碎半江霞光。
步入山水画卷的刹那,梵音自云端垂落。翡翠色便江平铺成绸,风过处不过漾起绸面几道暗纹,倒叫人想起东坡"倚杖听江声"的禅意。忽见中流一屿破水而出,恍若巨狮饮江:赭色岩脊是它弓起的背,苍翠茅草化作颈间银鬃,千年浪涛未能蚀去它昂首的威严。当地童谣忽在耳畔响起:"和尚狮子摘仙果,贪占洞窝两相隔,一尊卧河心,一尊守山坡",此刻方知天地造化竟比传说更奇绝。
欲寻守山僧却见朱门深锁,铜锁上栖着半片晚照。遗憾恰似水墨画的留白,教人把未尽遐想酿成陈年梅子酒。转道双桥水库时,群山怀抱里的逍遥谷正吞吐香火,大雄宝殿檐角挑着几缕青烟,诵经声与松涛此起彼伏。
鎏金佛像垂目刹那,袈裟纹路忽化作照妖镜。冷汗从脊骨渗出,檀香熏得人目眩——原来最森严的庙堂不在深山,而在不敢自观的方寸灵台。逃也似的钻进林莽,任山风将俗念吹散成岩缝里的地衣。
丹霞赤壁在暮色里层层剥落,嶙峋沟壑似天神醉后挥毫的狂草。踩着王安石"入之愈深,见愈奇"的足迹攀援,忽见断崖裂出十丈画廊:赭红岩层是凝固的火焰浪,青苔在皱褶里书写甲骨残篇。待到双桥大坝瞰四野,十万顷碧波将晚霞揉碎成金鳞,对岸植被正把暮色裁成翡翠阶梯。
归途摇上车窗的刹那,暮色晚钟与山寺梵音在耳蜗深处共振。这场与山川的密约,原是光阴赐予倦客的醍醐——当自然以亘古的澄明濯洗魂灵,再嶙峋的命途也能走出步步生花。
在时间的裂缝里种植过期月光
参赛作者:胡庚华(郴州市苏仙区五里牌中学)
当月光在宿舍楼的屋檐上凝成霜色,此刻的苏仙区五里牌中学像是沉入了某种透明的寂静。凌晨三点的空气里漂浮着露水与未眠者的思绪,蛙鸣在池塘深处此起彼伏,像是黑夜拨动的古老琴弦。我望着窗外被修剪成波浪形的婆娑树影,叶片在风中摇曳的姿态,恍惚间竟与记忆中老家晒谷场上的麦浪重合。
宿舍楼道的白炽灯管在玻璃窗上投下冷色调的晕影,嗞嗞作响的风叶鸣廊声里,某种难以名状的情绪沿着脊椎攀援而上。我赤脚踩在水泥地面,凉意瞬间惊醒昏沉的神经。推开吱呀作响的房门时,门锁咔哒的震颤惊醒了廊灯,橘色光晕沿着阶梯滚落,在台阶上碎成星星点点的银河。
蝉蜕般褪去鞋袜,脚掌触到青石板沁出的夜露。来到护坡上,护坡阶梯的石子硌着肌肤,疼痛却让人莫名安心。远处小学LED屏幕灯光的剪影刺破夜幕,像支蘸满墨汁的毛笔悬停在天际线。此刻的校园仿佛浸泡在显影液里的胶片,所有被日光掩盖的细节都在黑暗中浮现:香樟树清新的樟脑香气,屹立在学校中央的雕塑像一个威严又神秘的盔甲勇士,还有围墙外的爬山虎在风中沙沙作响的絮语。
忽然想起阮籍《咏怀诗》里“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的句子。千年前的月光是否也这般清冷?魏晋名士抚琴驱散的孤寂,如今化作我指尖摩挲台阶粗粝石面的触感。夜色漫过脚踝时,忽然听见时光断裂的脆响——那些以为早已模糊的记忆,竟如深潭底部的气泡,接二连三地浮出水面。
我老家在郴州市汝城县的一个小山村。小黄姜是我们那的特色产业,几乎家家户户都以此为生。因此,父亲教我如何将姜块芽眼朝上斜插进垄沟的动作至今仍保留着肌肉记忆。清明时节的雨水渗进布鞋,脚趾在湿漉漉的袜子里蜷缩的触觉,混合着生姜辛辣的香气,竟在多年后的深夜里形成通感。那些被体温焐热的种姜,是否在黑暗的土壤里默默生长出我此刻回望的根须?
西瓜地的回忆是滚烫的。烈日把草帽烤出焦糊味,汗珠滚落时在黄土地面砸出深色斑点。姐姐从学校回来,我兴奋地跑到西瓜地里去采摘西瓜。我学着母亲的样子屈指叩击瓜皮,却总把生瓜当成熟果。有次逞强背起比自己还重的五个大西瓜,一路上走走停停,踉跄着走完三里田埂,到家时发现西瓜已被颠碎了几个,浸透的汗衫在背上凝出盐霜,母亲又气又笑的表情在记忆里定格成褪色照片。
衣兜里的水果糖纸窸窣作响,突然惊觉自己竟随身带着白日学生塞来的糖果。鎏金铝箔在月光下泛着冷光,与记忆中祖母罐子里的冰糖形成鲜明对比。曾经需要踮脚才能碰触的糖果罐,如今触手可及却失去了魔力。就像那把自己用竹子劈削磨出来的竹剑,当年能拿着在村子里快乐十天半个月,如今已抽象成社交媒体某个怀旧话题的标签。
但此刻坐在时光的褶皱里,我忽然看清了某种本质:不是童真在消逝,而是我们逐渐丧失了将平凡事物点石成金的能力。那个能为蝴蝶翅膀上金粉惊叹整日的孩子依然活着,只是被成人世界的坐标系遮蔽了视线。就像此刻掠过香樟树叶的夜风,若在二十年前,我定会相信是山精提着灯笼经过。
东方泛起鱼肚白时,甲骨文形状的云层在眼眸次第舒展。我凝视掌心被石阶压出的纹路,突然明白记忆从来不会真正死去——它们只是以另一种形态蛰伏在感官的褶皱里,等待某个月光漫溢的夜晚破土重生。晨雾中渐次苏醒的校园正在重获色彩,而那个浑身泥泞却眼眸清亮的少年,依然站在时光彼岸向我微笑。
当早操铃声刺破晨雾,我起身拍落裤脚的露水。经过香樟树时,意外发现昨夜的风摇落满地青绿色的树叶,它们安静地躺在沥青路面,像极了童年那个被汗水浸透的少年。
作品点评
《夜雨叩禅门》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场夜雨中的心灵之旅,通过自然景观与内心感悟的交织,展现了作者对禅意的深刻理解。文章语言优美,意象丰富,如“雨丝裹挟着潮湿的孤寂”等句,生动传达了孤寂与宁静的氛围。
《在时间的裂缝里种植过期月光》通过对校园夜晚的细腻描绘和童年回忆的深情叙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如“月光在宿舍楼的屋檐上凝成霜色”,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夜晚的清冷与宁静。通过对记忆与时间关系的探讨,表达了对童真的怀念和对成长的思考,引发读者共鸣。
编辑提示
文学创作是一场精益求精的修行,难免存在疏漏。若您在阅读中发现错字、语病或逻辑问题,或是存在抄袭行为,请在评论区不吝指出。您的每一条反馈,都是帮助作品日臻完美的珍贵助力,期待与您共筑优质内容。
编辑:陈 琪
二审:李艳艳
三审:全昌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