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哈电集团)聚焦国家赋予黑龙江“建好建强重型装备生产制造基地”的重要使命,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企战略,精心做好“引育用留”四字文章,着力打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努力培养造就更多领军人才和紧缺人才,引领企业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为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坚持党管人才,建立健全“三个体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加快建设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哈电集团坚持党管人才不动摇,积极实施新时代人才强企战略,体系化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措施破解人才发展难题,构建符合企业实际的制度体系,加快建设装备领域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建立健全“三级组织抓人才”的人才工作体系。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成立公司党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公司党委统一领导、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召开公司人才工作会议,“一企一策”,层层压实责任,将人才工作成效纳入党建考核内容,建立健全集团党委、所属企业党组织、基层单位党总支(支部)三级党组织职责清晰的“三级组织抓人才”工作体系。
优化构建“三类三层多级”的人才发展体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根据公司技术、管理、技能三支队伍的特点优化构建类别清晰、层级分明、全集团统一的“三类三层多级”人才发展体系和“破四唯、立新标”的人才分类分级评价标准。纵向一体化贯通,打破人才发展“天花板”;横向跨序列联通,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切实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健全完善“1+1+N”的人才制度体系。坚持系统思维和守正创新,以哈电集团党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企业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统领(“1”),以五年人才发展规划为依托(“1”),制定人才强企15条、院士培养与引进实施方案、“头雁”方案、行业领军专家评聘管理办法等系列人才配套政策(“N”),持续健全完善人才制度体系。
聚焦急需紧缺,着力培育“三支队伍”
《决定》强调,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提高各类人才素质。哈电集团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立足装备制造领域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着力培育高水平科技领军人才、高潜力青年科技人才、高素质产业技能人才,形成各类人才竞相涌现、高端人才层出不穷、后备人才接续有力的生动局面。
着力培育高水平科技领军人才。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的人才需求,大力实施战略科学家“破冰工程”、创新团队“头雁工程”、紧缺人才“补强工程”等。2024年,公司9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首席科学家覃大清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充分发挥公司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作用,深入推进院士培养与引进、高层次科技专家引进、行业领军专家评聘等工作,助力黑龙江省构建人才集聚高地。
着力培育高潜力青年科技人才。充分利用国家工程硕士博士培养改革政策、与高校联合申报的国家协同育人基地支持政策,深化与高校合作,加大青年科技人才支持培养力度。不断优化科技人才的成长环境,通过授权放权、承诺制、“揭榜挂帅”、“军令状”、“赛马”、校企人才交流等方式历练人才、培育人才。加强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新设立的重大技术攻关项目和“头雁”创新团队均配备了青年负责人。
着力培育高素质产业技能人才。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深入推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用好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权,累计评聘20名首席技师、38名特级技师,其中3人荣获中华技能大奖、15人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建好建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落实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技能龙江行动”,积极举办技术比武、技能论坛。
深化产教融合,积极打造“三大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强化校企科研合作,让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哈电集团坚决扛起共和国装备制造业“长子”的使命担当,充分利用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三大动力”装备制造基地、国家级研发平台等资源,积极打造校企协同实践、产学研用合作、产教融合育人等平台,统筹做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积极打造校企协同实践平台。全方位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积极参与推动高端智能装备产教融合育人联盟和龙江工程师学院建设,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副理事长单位,成为国内十多所工科名校的就业见习基地、实习实训基地以及中小学生工业文化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共建“校内导师+企业导师”双主体育人、“课程教学+实践基地”协同育人、“专业教育+实习实训”融合育人等校企协同实践平台。
积极打造产学研用平台。坚持深化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不断加强与黑龙江省内外高校的协同,建好两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发挥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作用,开展好黑龙江省“揭榜挂帅”项目和未来产业技术攻关,积极推动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和落地实施。
积极打造产教融合育人平台。聚焦先进制造领域,积极参与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哈尔滨职业技术大学共同建设黑龙江省首批职业教育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哈电机制造产业学院,全力建好黑龙江省精益制造工匠学院,与黑龙江省内高职院校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新型学徒制培养行动,选派大国工匠和高技能领军人才担任学校导师,助力打造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