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鞍山全媒刊发的《解放鞍山牺牲的岫岩籍烈士家属 你们在哪?》新闻后,引起岫岩当地群众的强烈关注,在多方寻找之后,截至2月17日已经找到了15名烈士的后人,他们约定在2月19日鞍山解放纪念日当天,集体来鞍山烈士纪念馆和烈士陵园扫墓。
大年初一,鞍山的烈士寻亲志愿者杨宁联合鞍山爱民拥警志愿联盟,寻找1948年2月为解放鞍山牺牲的多名岫岩籍烈士家属。这个消息在岫岩市民中引起不小的轰动,很多市民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参与进来,转发寻人启事的,提供寻人线索的,帮忙联络知情人的,已经杳无音信七十多年的信息阻隔,在十多天内被逐一攻克。截至2月17日上午,已经找到了15名烈士的后人或亲属,岫岩爱民拥警寻亲志愿者团队的负责人姜辛介绍,当时拿到这份详实的烈士户籍名单时,他们按照烈士的籍贯,将寻人信息分发到岫岩各地的志愿者手中,最快的当天就有了反馈。
姜辛的丈夫是岫岩团山村人,在这份烈士名单中,有李存良和赵庆贵两位烈士籍贯就在团山村。“赵庆贵烈士是我丈夫家中的一位亲属,他对这个名字非常熟悉,看到信息后第一时间我核实完就上报了情况;而另外一个叫李存良的烈士很多村民都说不认识,最后我询问村里最年长的一位98岁老人,对方说80岁的李忠芩老人就是李存良的女儿。”志愿者李娜在转发这条消息后,第二天就有一个朋友与她联系了,这位朋友表示,自己丈夫家中有一张太爷爷的烈士证书,名字叫杨本志,之前找了很多年没找到遗骨归属,这次在这个寻亲名单中发现了,全家都非常高兴。
杨宁介绍,这一批烈士名录是他在鞍山烈士陵园查阅档案时,和烈士陵园工作人员逐一统计出来的,通过了解他知道这些烈士墓目前没有人祭扫。在这份档案中,第一批岫岩籍烈士,一共39人,来自岫岩各个乡镇,年龄最大的康文举烈士牺牲时42岁,年龄最小的黄有志、纪贵兴、于永和三人牺牲时只有17岁,大部分烈士牺牲时都只有20多岁,正值大好年华,为了解放家乡抛头颅洒热血牺牲在战场上。
很多烈士后人得知先辈就埋葬在鞍山烈士陵园的消息后都很激动,其中曹万春、关惠来、王长玉、赵庆贵、康文举、李存良烈士的后人都将在2月19日鞍山解放日这天赶到鞍山烈士纪念馆,同来的还有海城析木高德贵烈士和吉林的吕连斗烈士的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