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
新年最重要的仪式感之一就是“吃”
总有一些家乡的特色美食
它一登场
那年味儿就来了
又是一年春来到,福建莆田古街里陈氏红团的摊位前熙熙攘攘,驻足观看陈师傅制作红团的人络绎不绝。
红团作为莆仙传统特色名小吃,历史悠久,色红、形圆,寓意红红火火、团团圆圆,因此成为莆田人家过年不可或缺的食物。
红团以糯米、绿豆等为主要原料,制作红皮时,在糯米粉中加入适量温水和食用红色素糅合,再搓成一个个小团块,用手捏成内凹的半圆形,形成红团皮。然后将绿豆馅或糯米馅放入凹陷处捏合,放入模具中按压成型。印模中间通常印有“福”“禄”“寿”“喜”“财”“丁”“贵”及双孩儿、庆丰收等字样或图案。最后将红团脱模,放在鸡蕉叶上。上锅蒸煮后,红团的颜色更加鲜艳,鸡蕉叶独特的清新香味赋予了红团别具一格的味道。
在莆田,红团是一种团圆和红火的象征,是一种淳朴的美好祝愿,是吉祥的文化符号。除过年外,逢结婚、谢天地等重大喜庆节日也需备上红团,以此来寄托美好的祝愿。祭祀案台上的红团,是当地人民对天神的崇敬,祈愿来年平安和乐;小小的红厝里,热气腾腾的红团,是对未来红火的美好希望。在莆田,还有些地区会在元宵时制作特色红团,有超大号的红团和形状不一的红团,既具有观赏性,也为节日增添了趣味。
莆田小吃制作技艺(陈氏红团)已于2022年1月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农行福建莆田荔城支行致力服务实体经济,乐于传播非遗文化,截至目前,为该公司提供授信额度近百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