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非遗过大年 | 年年有“余”,广东顺德大良鱼灯惊艳新春 | 农银融媒

跟着非遗

过大年

纵横万里山河

探寻多彩非遗

当春节的喜庆氛围弥漫在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一场场与非遗的奇妙邂逅正在各地精彩上演。从北方的踩高跷到南方的舞鱼灯,还有那精美的簪花、震撼的打铁花……每一项非遗都承载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凝聚着先辈们的智慧结晶。

广东顺德:大良鱼灯

 


我的家乡——广东顺德,是珠三角地区著名的水乡。

这里以丰富的水产闻名遐迩,顺德的工匠们更是将鱼的形态转化为彩灯艺术,创造了著名的大良鱼灯。每年春节期间,家庭除了贴春联、购买年花和年桔外,也会添置精美的鱼灯装饰庭院与阳台。这些色彩喜庆、动态生动的鱼灯使家中的节日气氛更加浓厚。

“鱼”与“余”谐音,鱼灯外观精美,栩栩如生,寓意着年年有余。锦鲤肥壮,鳞片金黄,更是丰收与吉祥的美好象征。春节前夕,顺德本地家家户户都会购买鱼灯摆放在家中,取其“年年有余”的好意头,祈愿新年诸事圆满、平安吉祥。

大良鱼灯在清朝时与“佛山秋色”及“番禺沙湾飘色”并称为广府“三大会景”。据《顺德县志》记载,在清代和民国前期,顺德大良多在元宵节举办鱼灯会,人们手持各种形态的鱼灯,在大街小巷巡游,传递着对美好生活的祝福与期盼,场面壮观,热闹非凡。2019年9月,大良鱼灯制作技艺被列入佛山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使得更多人有机会了解鱼灯制作工艺及其背后所蕴含的顺德水乡文化。

传统鱼灯的制作工序繁复,包括画模、熏竹、劈竹、扎架、煮胶、涂纱、着色描鳞、嵌眼、装灯等大约十二道工序。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不变,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鱼灯逐渐融入到各种节日和庆典活动中,成为了一种广受欢迎的民间艺术形式。

值新春佳节之际,愿大家年年有余,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