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锵 咚咚锵……”锣鼓声率先响起,清脆的节奏打破了冬日的宁静。彩扇在空中翻飞,像是一片片五彩斑斓的云朵,欢快的小花鼓敲起来,轻盈的步伐随之迈动,长龙彩狮舞动……一举手、一投足、一个身段、一个眼神,曲调激昂,整齐的舞步,不断变换的队形和充满激情的表演,村民们个个精神抖擞,神采飞扬,一招一式无不饱含着大家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临近新年,城北区二十里铺镇石头磊村的夜晚被灯光和欢声笑语填满,大家早早地聚集在一起,开始一年一度的社火排练,夜幕刚刚降临,但这里却灯火通明……
400多名群众因社火“相聚”
“根据石头磊村史和‘史氏家谱’记载以及老人们回忆,石头磊村社火可追溯到清朝光绪年间,由陕西甘肃一带传入,史称‘龙花会’,1936年后人们逐渐将‘龙花会’改称为‘火神会’。2024年石头磊村被评为城北区首个‘非遗村’(石头磊社火),每年十二月起,‘火神会’便会牵头组织社火排练,准备为全市人民奉上春节文化大餐。”社火非遗传承人史文录说,一听说村上要耍社火,大人小孩热情都很高,小到六七岁大到七十多岁,一个个踊跃报名,报名人数远超参与人数,目前已经有400多名群众参与社火排练。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领队刘海站在队伍前,大声喊着节拍,演员们跟着节奏,整齐划一地迈着舞步,动作优美而有力。不少孩童也参与其中,他们虽然年纪小,但每一个动作都模仿得有模有样。史文录和几位老艺人则在一旁耐心地指导,纠正着年轻演员们的姿势,确保每个细节都做到位。随着排练的进行,现场的气氛越来越热烈。邻里之间互相打趣、加油鼓劲,整个村庄俨然变成了一个大家庭。
“我们村的老百姓骨子里就喜爱社火这项传统文化,每逢要演社火,自准备阶段起,大家自发聚在一起,没有任何报酬,但全村男女老少几乎所有人都会参与进来。缝衣服、做道具、参加排练,虽然忙得肩背酸痛,但都乐在其中。也是在一次次的社火表演筹备过程中,村民之间的向心力、凝聚力也增强了。”石头磊村党总支书记史寿意告诉记者。
热闹的背后,离不开老艺人的倾囊相授。“舞龙时要与鼓点的节奏相配合,龙头不要移动太快,否则龙尾跟不上;踩高跷时要注意手臂的摆动……”史文录叮嘱着参加社火表演的人员。石头磊村社火队每年都会应邀前往西宁主城区巡演,因人数多、节目丰富、表演精彩,一直以来有着较高的社会声誉。今年67岁的史文录是石头磊村的民间艺人、文化能人。自幼热爱社火的他,每年都参演其中,这一“耍”就是40多年。高超的踩高跷技艺,滑稽憨厚的罗汉形象,铿锵有力的太平鼓,每一种角色史文录都演绎得令人叫绝。由于年龄原因,如今史文录和村里的其他老艺人都退出台前,但在技艺教授上不遗余力。正是有了像他们这样的民间艺人的坚守与传承,才使得传统文化得以薪火相传。在他们的引领下,更多的年轻人也通过参与社火表演,投入到传统文化的实践与传承。30多岁的刘海便是其中之一,经过多年的学习和表演,从社火各“身子”的表演到社火的服饰搭配,再到社火的道具制作等,刘海都游刃有余,成为每年村里社火表演的组织者之一。
传统社火彰显文化底蕴
从西宁主城区集中展演到村里闹社火,从夏天的豹街到冬季的北川青唐城冰雪小镇,石头磊村的社火一场接一场精彩上演,“耍”出了精气神,“耍”出了幸福味,“耍”出了新时代农民风貌和乡村振兴成果!
如今已是区级社火非遗传承人的刘海告诉记者:“从舞龙狮到扭秧歌,从踩高跷到扇子舞等等,每样表演都是村民们的拿手戏,每年12月起,从排练到演出,导演、演员、化妆师都是本村村民,所有演员叫‘身子’,灯官老爷、哑巴和胖婆娘等叫‘大身子’,演社火就是为了祈求幸福、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现在我们村里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村民的文娱生活也越来越丰富。耍社火,闹新年,既让人心里特别幸福和满足,也预示着今后的生活更有奔头了。”一位参加排练的村民说。
在创新中传承民俗文化
在石头磊村排练现场,还有一群最开心的孩子们,他们或模仿着大人的样子在一旁练习,或已经承担了重要的角色,俨然成为了“老演员”。15岁的刘延斌从小在爷爷及父亲的熏陶下对河湟社火充满了浓厚的兴趣,7岁开始参加社火表演,从最初的竹马,到后来的花鼓、扇子舞,再到如今《灯火辉煌》节目中滚灯、掌灯、伞灯等表演,已经“社火范儿”十足。“在参与社火表演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社火的乐趣,更体会到了爷爷和父亲对社火的热爱与执着。他们教会我如何在表演中展现自己的情感,如何与团队协作,社火表演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它承载着我们家乡的历史和记忆,让我们在传承中不断前行。”刘延斌告诉记者。
社火队里需要新鲜的血液,不少石头磊村村民三代人用心用情延续着社火的魅力,用朴实的行动诠释着非遗文化的内涵。
目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到传统民俗活动中来,优秀传统文化吸引了更为广泛的体验者、参与者、传承者。青少年学生、返乡大学生、务工青年不仅装扮起来亲自参与,还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新方式传播村里社火中的绝活。
除此之外,为增加传统社火的观赏性,石头磊村在表演中结合现代元素在社火的服装、道具上更加精致,节目编排上也进行了创新,借助社火展演展示各族群众的幸福生活,传递党的创新理论。“近年来,我们新增了《灯火辉煌》《南船北马》两个节目,《灯火辉煌》节目是由村里的青少年们以滚灯、碗灯、顶灯、伞灯4种掌灯形式共同演出完成的,演出配乐以接地气的民间小调形式宣讲了党的惠农政策,真正以文艺节目的形式把党的政策传递到了群众心田。”刘海说。
传承培训、宣传展示、交流学习……石头磊村通过多种方式弘扬社火文化,不断壮大传承人队伍,促进社火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还通过各种民间艺术活动和民俗节庆活动等来传承社火文化,引导广大民众积极参与和投入其中,增强广大民众对当地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社火在继承中有了创新,本土民俗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吸引了更多元素加入,石头磊村的人们在活态传承中守护文化根脉。 (记者 小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