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金融机构是开展普惠金融服务的重要力量,它是国家重要制度性安排,其经营目标、价值理念、服务领域和普惠金融内涵实质高度一致。通过聚焦服务小微企业、重点区域和弱势群体,为小微企业发展纾困,为低收入群体解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全力服务乡村振兴,解决深层次金融服务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有效调节市场失灵,进一步支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充分做好普惠金融这篇大文章,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政策性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主要思路和价值遵循
(一)政策性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主要思路。政策性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主要思路是坚定执行国家政策,引领培育创新,融商融情融智,面向普惠客户需求场景构建普惠金融产品体系,全面塑造普惠金融服务流程和服务能力,将金融服务覆盖到小微企业和弱势群体,实现精准化获客、智慧化服务、迅捷化触达和一致化体验,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精准性、可获得性和覆盖率。同时发挥政策优势,注重数字技术赋能,从信息端、信用端和服务端进行切入并提供助力,简化融资流程,减少抵质押物要求,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实现“分秒级”贷款、“一站式”服务和“数智化”风控,持续拓展政策性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建立机会均等、惠及民生的现代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为普惠金融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二)政策性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价值遵循。执行国家意志。政策性银行自觉主动执行国家战略和意志,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发挥政策性金融功能作用,建立健全政策性银行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体系,优化融资机制,聚合资源服务普惠金融领域,将政策性资金配置到需要支持的领域和扶持的群体,促进普惠金融蓬勃发展。
坚持人民至上。政策性银行紧紧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守政策性金融的初心使命和职责担当,厚植为民情怀,合理地利用市场经济的组织形式来实现公共利益目标,聚力解决好普惠领域金融供给服务不充分、覆盖不均衡、触角不到位等问题,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发挥先导作用。政策性银行聚焦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先行先导作用,有效缓解商业性金融支持不足,弥补市场失灵。通过先行投入,建立敢贷的导向,释放愿贷的意愿,完善能贷的机制,着力解决小微企业、涉农企业等资金资产短缺甚至无米之炊的问题。
实行精准服务。政策性银行平衡好政策性目标和市场化运作之间的关系,促进“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有机结合,构建发展普惠金融机制,优化新模式,拓展新渠道,打造新产品,建设新生态,精准服务小微企业、涉农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为经济社会薄弱环节提供“金融活水”。
培育信用环境。政策性银行发挥逆周期、跨周期调节作用,加大对经济社会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熨平市场波动程度,弥补市场机制不足,改善金融基础设施,促使信用环境提升,融资风险降低,盈利能力增高,有效支持商业性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进入普惠金融领域。
遵循银行规律。政策性银行本质是银行,必须将遵循银行规律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逻辑,建立执行国家意志、遵循银行规律和满足有效需求的三位一体的运转机制,通过市场化的运作和专业化的管理,确保政策性资金的安全使用、风险可控和财务可持续,有效发展普惠金融。
坚持政策性与效益性相统一,丰富中国特色普惠金融内涵
(一)突出社会效益,树立敢贷的导向。政策性银行积极主动执行国家的政策要求,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将政策性金融所能和国家所需、人民所盼充分结合,基于市场机制的逆向选择,在风险成本高、信用环境不完善、市场主体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商业性金融未能充分进入的情况下,树立敢贷的导向,通过开展首贷、信用贷和续贷,将信贷资金配给普惠领域和群体,增强市场微观主体信心和发展动能。根据国家政策导向和普惠客群需求,主动形成先导性金融支持力量,引领带动商业性金融机构进入普惠金融领域。
(二)强化价值取向,释放愿贷的意愿。政策性银行坚守社会责任,厚植为民情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兼顾政策性和市场性的统一,发挥当先导、补短板、逆周期的作用,持续优化普惠金融服务模式,在发展战略、融资政策、经营机制、绩效导向等做出有利于发展普惠金融的系列安排,充分聚焦经济社会领域的短板和弱项开展金融服务。在实践中加强普惠融资需求的前瞻性预测,丰富普惠金融产品体系,改善普惠金融供给结构,充分释放支持普惠群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主动投入政策性金融资金,落实优惠便利的金融服务,完善和优化融资环境,推动经济社会短板领域的补齐和薄弱环节的提升,彰显政策性金融担当,实现政策性银行作为。
(三)发挥专业特长,完善能贷的机制。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长期深耕“两基一支”“三农”和外贸等领域客户基础和专业特长,深入分析普惠客群的需求和特点,洞察客户的行为习惯和消费偏好,根据不同的领域、地域和场景进行精细分析,体现政策性金融信贷资金期限较长、规模较大、供给充足和具有一定的风险宽容度等特点,设计契合普惠客群需求的信贷服务流程和标准,在评级授信、规模期限、资金定价、担保条件、风险容忍等方面充分给予信贷政策倾斜,建立健全能贷的机制,加强信贷资金投放力度。加强和商业性金融机构合作,用好批发资金转贷模式,通过商业银行广泛分布的网点将政策性金融的政策优势、资金优势、价格优势充分体现出来,促进政策性金融资金精准抵达普惠客群。
(四)坚持融资融情,打造会贷的平台。政策性银行积极推动构建政策性金融服务生态,开展银政、银保、银担等多方合作,支持构建普惠金融数字化服务平台,协同政府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加强信用信息共建共享,推动生产要素流转融资,以优惠条件支持交易成本较高和信息不对称的强势弱位领域、产业和群体。积极发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建立利益连接机制,拓宽小微企业、涉农企业抵质押物范围,引导将链主信用转化小微企业的信用,基于真实交易关系开展贸易融资。政策性银行主导推动商机洽谈、贸易对接、交易撮合和咨询服务,在融资的同时,做到融情融商融智,支持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三链融合发展,源源不竭为小微企业、涉农企业等注入发展源泉。
(五)践行至诚服务,提升智贷的能力。政策性银行践行至诚服务理念,丰富对客服务模式,将政策性金融服务和普惠金融需求有机结合,进行客户精细画像,从可得性、覆盖率、易用性设计普惠金融产品。深度挖掘数据价值,降低对抵质押物的要求,根据需求匹配度、场景适应性建立普惠客户准入、评级、授信等模型,推动线上快贷、智贷,提供一站式、自助化、智能化的服务,提高金融服务的快捷程度。不断优化服务模式,坚持场景化服务,加强线上线下融合,持续拓展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
聚焦重点领域进行突破,彰显政策性金融的价值
(一)聚焦服务小微企业,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政策性银行实施小微企业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立专项信贷服务体系,充分分析小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降低对企业资产、销售额、利润等经营指标的要求,突出无形资产价值,探索利用知识产权、股权、应收账款进行质押,创新设计无形资产质押等贷款产品,降低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开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创新,基于票据、订单、仓单和应收账款等开展“产业链+”融资,全力发展小微智贷、小微快贷业务,创新独立法人贷模式,持续向小微企业提供智慧化、场景化和生态化的金融服务。基于可信数据对普惠客群进行精细刻画和分析评估,设计信用保证贷款、贸易融资等信贷产品,实现多层次的金融服务,充分满足小微企业的“短、频、急”的融资需求,提升小微企业融资的可获得性,支持小微企业蓬勃发展。
政策性银行推行转贷款模式,发挥自身的资金规模优势和商业性金融机构网点分布广、服务渠道多等优势,将政策性金融资金通过合作商业银行进行转贷,精准投放到需要支持的领域,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制造业、专精特新等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覆盖和力度。
国开行宁波市分行累计与11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开展转贷款业务合作,包括3家城商行和8家农合机构,充分发挥国开行大额批发资金优势和中小银行服务网点及人员优势,主导建立定期沟通协商和日常联络机制,加强转贷款资金的流向、用途、额度、期限、定价等方面的有效监测,确保转贷款资金流向宁波重点领域小微企业,截至2024年6月,国开行宁波市分行累计发放转贷款608亿元,惠及小微企业6万余户(次),持续纾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
(二)聚焦服务乡村振兴,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政策性银行聚焦乡村振兴领域,担当金融支农先锋主力。发挥粮食收购资金支持主渠道作用,根据区域、季节对收购资金需求进行合理预测,坚持“钱随粮走、购贷销还”,合理把握贷款发放节奏,稳定市场化收购价格,确保牢牢端稳粮食饭碗。支持优化农业结构,种养结合、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大力发展科技农业、循环农业、绿色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性发展。
在浙江省缙云县,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借助浙江大学技术优势,其在种苗研发组培、种植、农产品加工等方面拥有多项专利,由于遇到资金瓶颈,相关科技创新成果难以及时转化,农发行浙江分行及时伸出援手,实施优惠信贷政策,向企业借贷500万元以解燃眉之急,在政策性金融资金支持下,该公司经营情况趋稳并蒸蒸日上。
政策性银行积极推行订购贷、订单贷、竞拍贷等融资模式,支持创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打造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端,推动种植、养殖、加工、销售、贮存和服务协调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深入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发挥政策性金融服务的“路”和“桥”作用,大力支持发展农业科技和农业机械,支持建设高标准农田,大幅度增加高产稳产农田。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稳定性强、规模大、期限长的信贷优势,提供中长期信贷资金,大力支持农村水、电、气、路、网基础设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文明建设,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硬”支撑。
(三)聚焦服务重点区域,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政策性银行聚焦国家重点帮扶县、脱贫县、定点帮扶县、易地扶贫搬迁大型安置点等重点区域集中发力,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构建差异化支持政策,因地制宜制定融资方案,坚持融资融情融商融智,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政策性银行开展总分行联动,加强信贷政策倾斜,根据脱贫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资源禀赋情况、风险承受能力等,分类确定信贷策略,在客户准入条件、资本金比例、审批授权、贷款定价等方面给予优惠信贷政策,开展扶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支持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等专项金融服务。推动信贷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助力搬迁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补齐地区发展短板,着力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高区域整体发展质量和水平。深入参与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建设,促进中央财政奖补、地方财政配套、政策性金融支持形成合力,持续拓宽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四)聚焦服务民生领域,促进重点人群增收致富。政策性银行通过构建新业务、创新新模式,破解金融服务信息不对称、资源不均衡等难题,拓展金融服务渠道,优化金融服务方式,构建广泛的融资联动带动机制,建立差异化融资激励模式,对联带成效显著的承贷企业匹配优惠信贷政策,加强激励和引导,支持承贷企业主动和重点人群建立广泛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资源共用、利益共享,推动承贷企业打造创业空间,提供就业岗位,签订帮扶协议,开展订单农业,进行定向交易,进行托养托管,通过产业带动、精准帮扶、定向服务,加强对创业群体、返乡群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的直接或间接支持。
政策性银行同时加强普惠养老的金融服务支持,利用参与政策制定便利积极参加制定适老化数字金融服务标准,运用数字技术加大养老金融产品的创新,通过“养老+”和“+养老”设计普惠养老金融产品,制定专属化的服务方案,支持打造养老基础设施,助力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
(五)聚焦服务绿色发展,绘制低碳生态美丽画卷。政策性银行坚持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方式,构建“农地+绿色”“林业+绿色”等信贷模式,积极支持一批重点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积极开展“治绿”,支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综合治理和修复,开展大气、水、土壤重金属等污染防治;积极开展“增绿”,深入支持植树造林、国土绿化、森林及湿地保护与恢复;积极开展“护绿”,深入支持重要生态保护区、生态脆弱河流等涵养和保护。
政策性银行建立完善绿色金融治理体系、管理体系,积极推动打造“绿色银行”品牌。完善绿色信贷办贷通道、差别授权、FTP价格优惠等支持政策,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丰富绿色债券发行品种,健全绿色筹资体系,有效引导聚合社会低成本资金进入绿色发展领域。基于能耗、排放和ESG等相关数据的广泛收集,推动碳金融产品的创新和开拓,探索推进碳排放权、碳汇权益等绿色权益担保方式的融资业务,创新建立“森林质量提升+碳汇收益”“农地+碳汇收益”等模式,研发碳排放配额履约、交易、增值等金融产品,推动碳金融蓬勃发展,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政策性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展望
政策性银行胸怀“国之大者”,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充分利用政策性金融政策、机制和规模等优势,推动普惠金融服务从春水初生到积厚成势。在实践中,政策性银行发展普惠金融仍然面临相关信息不对称、信用环境不完善、缺乏合格的抵押品等方面的挑战和困境。政策性银行要紧紧聚焦普惠客群融资难、融资贵痛点和“无米之炊”等急难愁盼问题,持续优化普惠金融服务机制,完善服务模式,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契合普惠客群特征和需求曲线设计金融产品,持续提高融资可得性、精准性和便捷性。同时加强数智赋能,探索建立数字化工厂,精准感知客户、识别客户、洞察客户,推进批量转贷、线上智贷,实现精准滴灌,畅通普惠金融服务“主动脉”和“微循环”,提高政策性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和渗透率,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和弱势群体,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政策性金融力量。
(作者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总行信息科技部副总经理兼数据管理部总经理)
主要参考文献
①钟尚航.普惠金融保驾护航确保粮棉顺利归仓.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网站,2024-04-15.
②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课题组.中国农业政策性银行导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22:1-62.
③国开行宁波分行:提升转贷款服务质效惠及千企万户.国家开发银行微信号,2024-06-07.
④李小庆.推动数字金融蓬勃发展的创新路径和效用研究[J].金融科技时代,2024,(5):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