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下午,广州理工学院文学院惠州校区第一教学楼208教室座无虚席,200多名学子正专心聆听一场精彩纷呈的诗歌讲座——《现代诗歌的转向与表现范畴》,主讲人是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军旅作家肖红。
肖红以“诗歌的意义”开篇,结合自己40多年的诗歌创作经历和全国全军多次获奖的体会,分别阐述了诗歌对于升华自然中的美、深刻人的认知、优化人对生命与心灵的感应以及激励和教育人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他满怀期望地告诉学生们,青春是诗歌的生命,诗歌乃青春的旗帜,诗歌属于年轻人,希望优秀学子们以诚挚的感情、精湛的语言、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来表现自己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在谈到现代诗歌的发展变化时,肖红认为,时代在发展,万物在变化,诗歌也不例外。改革开放后,现代诗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一是从注重可诵可唱变成可读可思;二是从外在抒发转向内在心理思辨;三是从愤怒和呼吁转向观察和启迪;四是诗人的认知从已知和确定转向未知和疑惑。
当谈到诗歌创作要表现的内容时,肖红充满激情地说,新时代为文艺创作提出了方向和要求,希望广大学子,无论是学习诗歌还是创作诗歌,都要从书斋和自我陶醉中走出来,更多地关注生命、关注现实生活、关注历史使命、关注英雄人物。只有与时代和人民紧密结合,关心时代发展,观察新时代新问题,努力为时代发展和进步讴歌,为人民群众点赞,诗歌才会得到人民的认可,才有生命力。
讲座正式开始之前,肖红向广州理工学院捐赠了图书41册,图书馆代表接受了捐赠并颁发了捐赠证书。广州理工学院教授陈南先代表人文与教育学院给肖红颁发了客座教授聘书。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史学会会员、惠州市作协秘书长周后运;朗诵艺术专家梁静等一行参加讲座。
惠报全媒体记者宫晓磊
一审:韩树峰 二审:刘恒志 三审:卢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