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央广网客户端以《盘活存量资产的鞍山实践|为发展“留白”》为题,报道了鞍山市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从“闲置低效”到“腾笼换鸟”,按照“一地一策”的原则,采取多元化的盘活方式,真正让“闲置”变“资源”,受到广泛关注。
报道全文如下:
编者按:城市的更新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存量资产,这些存量资产因设施陈旧、管理不善、市场变化等种种原因导致低效运转或闲置,甚至一度成为城市发展的“包袱”。如何唤醒这些“沉睡”的资产,变“存量”为“增量”,成为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就在今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其中明确,有序盘活长期闲置但具有较大开发利用价值的项目资产,包括老旧厂房、文化体育场馆和闲置土地等。
十几年前,辽宁省鞍山市经历了城市的快速扩张,过去粗放式的发展给今天的鞍山留下了大量“沉睡”资产。鞍山市委、市政府下决心甩掉“历史包袱”,盘活“老家底”。强音回响,一场以“存量”换“增量”的“攻坚战”正如火如荼。
从沈阳驱车向南一个半小时,便是“钢都”鞍山。再沿千山西路一路向东,大约40分钟车程,千山连绵的群峰,便如海浪拍打在眼底。
说起这座“辽东第一山”,丁锋如数家珍:“平均负氧离子浓度超过了5010(个/ 立方厘米),还有独一无二的温泉资源。”经营了20多年民营医院的丁锋,在千山开了家理疗中心,运营短短4个月时间,130张床位已经供不应求,“后面还有六七十人在排号,干医疗这么多年,民营医院还要排队、找关系托人进,真不多见。”丁锋说道。
“老家底”蓄足发展底气
今年2月,丁锋的理疗中心所在的大楼,还是多年闲置的状态。通过政府招商引资,结合周边的养老院项目,丁锋做起了医养结合,没想到一下爆火。他又将旁边2000多平米的闲置大楼盘了下来,准备再增加100个床位,“这还不够呢,我们正在和管委会洽谈,争取再拿下8000平米。”
与丁锋的理疗中心相隔不远,是一个名为千山玖号院的康养小镇。由于前开发商资金链断裂,该地块一闲置就是十多年,且问题重重。
2022年,来自浙江台州的李明辉接手了这里。在千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的协助下,短时间内便完成了从土地质押解押到规划调整等一系列手续,项目得以顺利开工。“11月一期就全部封顶了,我们二期还规划了小户型的旅游地产,依托千山这么好的环境,相信未来发展会很好。”李明辉说道。
落户千山,丁锋和李明辉看中的都是千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5A级旅游景区”这两块金招牌。数据显示,今年国庆假期,千山景区游客量不断攀升,仅10月3日一天就突破3万人,创下国庆假期单日客流量新高。
然而,随着游客多元化、高品质旅游需求的增长,“门票经济”的传统模式正在逐渐远去。和大部分山岳型景区一样,千山也面临着一个问题:如何把“流量”变“留量”?
10月下旬,在千山风景区管委会,经发办主任张继瑞拿出了一张规划图,回答了上述问题。
按照规划,千山风景区对核心景区外的区域通盘考量,系统谋划:依托独特的温泉资源规划温泉康养区,发展温泉康养;依托老院子等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发展农事采摘、餐饮民宿;依托千山滑雪场区域,发展游乐项目、亲子游。
“每个区域都有一个主题,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的新业态、新场景,与核心景区呼应、互补,延链、补链,游客上山可以观景,下山可以去游乐场、滑雪、住民宿、洗温泉、吃农家饭,有更多的互动感、体验感,从而留下来,形成二次消费甚至三次消费。”张继瑞说。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在张继瑞看来,无序发展带来的是以压低价格、降低服务为手段的同质化竞争,形不成集群式的发展,“只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甚至带来更多楼宇的烂尾和土地的闲置。细致的规划虽然耗费时间,但换的是千山未来的发展空间。”
“在政府引导产业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土地出让是重要的政策工具。近年来,我国土地闲置率有所上升,新增建设用地过量供给与存量用地低效闲置并存已成为制约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席强敏教授认为,相比于资本和劳动力,土地的不可移动性和较高的再配置成本,使得土地资源错配带来的效率损失更难修正,而千山风景区化零为整、统一规划、集聚发展,可以让土地发挥更大的效益,提升文旅产业集聚规模和品质。
与千山风景区正门相隔仅4公里,滑雪场脚下,便是已经闲置了12年之久的八大湖地块,发源于千山的鞍山“母亲河”——南沙河潺潺流过,山水相依。“这么大、这么好的地块,在整个鞍山都是很少见的。”千山风景区旅游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董国宇介绍,未来,八大湖将作为文旅小镇进行打造,与千山滑雪场借势联动、相互引流。
作为千山风景区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从征地至今,八大湖地块历经多次规划调整,也经历过多轮招商,“如果作为房地产项目,可能简简单单就把土地卖出去了,但达不到对千山的引流作用,更促进不了文旅产业的发展。留住地块,用对地方,是希望有更好的合作方,更好的项目,来带动千山文旅的发展。”董国宇说。
以土地空间,换发展空间。通过前期摸排,千山风景区共梳理出可利用土地38宗,此外,还有56处房产,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这些存量资源,经过细致规划后,被编入招商手册,“过去是有一块地就搞一块地的招商,一招了之,现在是‘菜单式’的招商,通盘考虑,优中选优,有这么好的家底,底气足。”张继瑞说。
闲置资产也能成“香饽饽”
台安县,位于辽宁省地理版图的几何中心,是传统的农业大县、畜牧大县。
与千山风景区不同,台安县国有建设用地寥寥可数。按照台安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到2035年,全县一半以上面积为永久基本农田。台安县县长李克元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台安现在的发展速度,最多5年,新划定的国有建设用地将消耗殆尽。
经济要发展,产业要转型,没土地,无异于“无米之炊”。怎么办?
2001年和2007年,台安县经济开发区和高新农业产业开发区这两个省级开发区分别破土动工。在那个粗放式发展的年代,部分企业以跑马圈地的方式盲目上马项目,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产品结构转型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这些项目逐步被淘汰,企业也随即难以为继,长期处于闲置状态。
“这些企业占用的土地往往处在园区比较好的位置,虽然已经没有生产经营行为了,但仍然要缴纳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手上有欠账,背上有‘包袱’。”李克元说道。
要想帮企业甩掉“包袱”,只有腾笼换鸟。台安县出台的《台安县加快盘活闲置工业资产的若干规定》中明确,盘活闲置工业资产的企业,投产后并按照规定缴纳土地使用税的,将连续三年按地方留成的50%给予科研投入补助或固定资产投入补助;历史陈欠的土地使用税及房产税补交后,按地方留成的100%给予全额补贴。“这样一来,既帮负担企业甩掉了‘包袱’,又能让新入驻的企业轻装上阵,快速达成投产、产生效益。”李克元说,依托闲置厂房,企业投产的步伐明显加快。
在台安农开区,鞍山九股河食品依托原企业闲置的2200平方米厂房和30亩土地,建设了年产3万吨熟调制品和4万吨熟食加工项目。仅3万吨熟调制品项目,2023年就实现销售收入12.9亿元。
在台安经开区,中元森世特木业的年产40万立方米高强轻质环保型刨花板项目施工现场内,机器轰鸣不断,车辆往来穿梭。从今年年初洽谈,5月开工,到年底投产,该项目充分利用原台安威利邦木业的场地、办公楼、主厂房等,不仅盘活了闲置资产,而且建设周期大大缩短。
让李克元骄傲的还不止于这样的“台安速度”。通过逐个破解难题,台安同样将闲置资产装订成册,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抓手。通过精准招商,青岛啤酒、安井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通过盘活闲置厂房、闲置企业、闲置用地的方式,落地台安,助力台安从“农业大县”转型“食品强县”。“一个企业从洽谈到签约落地再到建设投产,一般需要3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现在有的企业主动和我们谈,要盘活闲置资产,节省的时间就是企业的效益。”李克元笑着说道。
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从“闲置低效”到“腾笼换鸟”,鞍山按照“一地一策”的原则,采取多元化的盘活方式,在席强敏看来,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像台安县一样,将土地配置给边际产出较高的企业,利用市场机制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土地。同时还要摸清存量底数,细化低效用地调查管理,实现对存量土地资源的科学化、动态化、精细化管理,为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推动低效用地再开发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和科学的决策支撑。政府还要强化盘活监管,加强政策引导,制定优惠政策,激励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闲置土地的盘活。”
往昔已展千重锦,明朝更进百尺竿。以“存量”换“增量”的攻坚战,正号角激越。“要破解历史遗留问题,大力盘活闲置楼宇、厂房以及停缓建工程等存量资产,招引优质项目和企业,真正让‘闲置’变‘资源’。”今年9月,在鞍山市的一次调研座谈会上,鞍山市委书记王忠昆如是说。
来源:央广网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