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市教育部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细则》的出台,全市中小学的传统文化课程开展得绘声绘色,涵盖了写、画、唱、做等丰富形式。近日,记者又发现了一件新鲜事,北外辽校在传统文化传承方面独辟蹊径,主打“民以食为天”,在饮食上大做文章。包饺子、包粽子、做月饼、做元宵、做糖画、学品茶……都悄悄走进了课堂。
在各个学校探索如何让孩子们更好地接受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之时,北外辽校在饮食方面的系统课程已经“正式上线”了。学校食堂的菜单经过精心设计,融入了大量传统美食。例如,传统节日的特色食物成为了日常菜单中的常客。在春节期间会供应饺子,老师们还会向学生们讲述饺子的寓意;端午节时,粽子则成为主角,同时配合着讲述屈原的故事以及端午习俗背后的文化内涵。而且,学校还开展了饮食文化的相关课程——包饺子、包粽子、做月饼、做元宵、做糖画、学品茶……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传统美食的制作方法,了解食材的地域特色和背后的历史文化。课堂上,老师从古代的饮食礼仪讲到现代的饮食健康观念,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饮食文化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位学生兴奋地告诉记者:“以前觉得传统文化离我们有点远,但是现在在学校里通过吃这些美食,了解很多有趣的故事,感觉传统文化变得很亲近了。”
北外辽校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这种方式,希望学生们能在日常的饮食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将传统文化真正融入到生活中,这也是对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细则的积极响应。
“学校的这一创新举措不仅让学生们享受美食,更让传统文化在校园里得到了独特的传承与发展。”众多家长对学校的这一做法表示赞赏,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好方式,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