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奏响吉林振兴发展最强音——中央音乐学院专场音乐会”在长春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值此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吉林省特邀中央音乐学院师生来长春举办专场音乐会,慰问全省劳动模范、道德模范,奏响吉林振兴发展铿锵足音,用艺术致敬伟大时代、致敬劳模精神、致敬最美芳华。
本场音乐会是吉林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系列活动的收官之作,也是第六届中央音乐学院“10·15艺术节”系列活动之一,由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省总工会、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央音乐学院共同主办。著名二胡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书记于红梅领衔,携手一级指挥刘沙、琵琶演奏家章红艳、男中音歌唱家袁晨野、女高音歌唱家陈笠笠、小提琴演奏家陈曦、青年打击乐演奏家魏然和尹飞,以及中央音乐学院圣风室内乐团、民族管弦乐团的优秀师生们,以一首首饱含家国情怀与时代新声的经典名曲,凝聚起爱国爱党的强大精神力量,为新中国成立75周年、吉林振兴发展献上了一份厚重的文化贺礼。
传统文化的继承:从黑土地韵律到时代共鸣
音乐会选取了多部具有浓郁地域特色和文化象征意义的曲目,生动展现了吉林音乐文化与中国民间音乐的紧密联系。开场曲《吉庆锣鼓》以气势恢宏、热情洋溢的曲风,带领听众感受到东北大地的吉庆欢歌。该曲以东北鼓吹乐传统曲牌改编而成,既保留了东北鼓吹“欢”“俏”的特色,又在重新演绎之下,以大开大合的对比变化,赋予了乐曲新的生命力,展现了吉林音乐文化的深厚底蕴。
音乐会现场
接下来,由陈笠笠演唱的东北民歌《摇篮曲》进一步增添了黑土地的风韵,“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这耳熟的曲调唱醉了多少母亲的心,融入了多少孩子的梦。“鸟儿在蓝天上飞翔;美丽中国,我亲爱的家。”陈笠笠演唱的《美丽中国》则以真切的词句弘扬了深厚的中华文化、赞颂了沃野的大江大河。
音乐会现场
袁晨野演唱的电影《共和国之旗》的主题曲《国旗之恋》,以深情的演绎表达了人民对五星红旗和祖国的崇敬与热爱,歌词深情,旋律激昂,将音乐会推向第一次高潮。
音乐会现场
吉林作为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国家振兴东北战略的指引下,正经历着产业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本场音乐会的举办展现了吉林省在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积极姿态,不仅是对吉林地域文化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对吉林在新时代振兴发展成就的一次有力彰显。
优秀文化的互鉴:从民族音韵到世界交响
音乐,是跨越时空与地域的曼妙语言。对民族音乐价值的全面探索以及世界多元音乐文化的展现也是此次音乐会的一大亮点。陈曦演奏的《卡门主题幻想曲》为音乐会增添了浓烈的异域风情。这首融合了多种西班牙民间舞曲及吉普赛歌曲元素的乐曲,在演奏家精准的控制与灵动的演奏中展现出浓郁的西班牙风情和华丽辉煌的艺术魅力。袁晨野演唱的另一首歌曲《斗牛士之歌》在《卡门主题幻想曲》的基础上进一步陈述,这首节奏有力、声音雄壮的凯旋进行曲,成功地塑造了一位百战百胜的斗牛士的高大形象,也充分展示了歌唱家浑厚的力量与对音乐的独到理解。
音乐会现场
中央音乐学院圣风室内乐团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音乐素养,为在场的观众献上了两首风格迥异却同样引人入胜的经典曲目——《小河淌水》与《圣风》,生动展示了艺术家们对民族室内乐这一独特民族音乐体裁的高超诠释。《小河淌水》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深情的演奏,将原曲中优美动人的民歌元素进行了全新的拓展。从一曲家喻户晓的民歌到一首饱含丰富情感与意境的民族室内乐作品,投射出当代艺术家对传统民族音乐的现代诠释,深深扎根于生活之中,表达了对民众情感的深刻理解和共鸣。《圣风》则运用较为直观和现代的音乐语言,展现了乐团在音乐和技术控制上的高超能力。作品以其复杂的节奏和丰富的和声,挑战着演奏家们的极限,而乐团成员间则以非凡的默契与合作能力,完美地驾驭着作品,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
音乐会现场
音乐会现场
纤纤玉指,拨千军万马,四弦上下,奏铁马雄风。接下来的琵琶独奏《十面埋伏》,章红艳以其创造性的演奏方式,与中央音乐学院、吉林省交响乐团、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吉林艺术学院、沈阳音乐学院的30名琵琶演奏者合作演绎,展现了这首传统大套武曲《十面埋伏》的激烈意境,层次分明的绵密旋律,带领观众走进栩栩如生的“楚汉相争”。
音乐会现场
音乐会下半场的首曲迎来了更加振奋人心的打击乐与民族乐队《龙腾虎跃》。乐曲以鼓群合奏的形式,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力量与激情的音乐世界。不同的打击乐器彼此交织、交相辉映,乐曲情绪不断高涨,奏响着吉林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勇前进的精神风貌。
当代中国声音的表达:新时代文艺的路径探索
音乐要为人民而歌,为时代而歌。“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是本场音乐会精神的生动体现。二胡与民族管弦乐队作品《蒙山沂水情》以民族音乐致敬红色经典,将口耳相传的《沂蒙山小调》与著名电影插曲《沂蒙颂》的旋律交汇融合、共谱新声,是对齐鲁大地人民开拓精神的礼赞,亦是对沂蒙文化的崇敬表达。在这部作品中,于红梅身兼创作者与演奏者双重身份,更加生动地表达出一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二胡演奏的细腻表达与刘沙指挥的中央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完美协作,使得这首作品充满了深沉的力量与无尽的感怀。
音乐会现场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阿里郎》作为朝鲜族传统音乐,以其真挚的情感表达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随后的一曲二胡与民族管弦乐队《阿里郎》,是中央音乐学院的演奏家们特别为吉林的观众加演的一首新作品,以表达对吉林人民的美好祝福。
接下来的民族管弦乐《永远的山丹丹》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宏伟画卷,呈现了一曲激昂的“陕北史诗”。这部由吉林籍作曲家王丹红倾力打造的大型原创民族管弦乐组曲,精心融合了唢呐的高亢、信天游的悠扬、说书的生动等这些陕北地区最具标志性的音乐元素。作品细腻地描绘了陕北大地的山丹丹之声,那是一种从乡间田野、山川沟壑中提炼出的纯净之音,是山丹丹花在陕北高原上顽强盛开的生命之歌,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的传承,更是陕北人民勤劳质朴、坚定不移、热情豪迈的精神图腾。
借歌声唱响吉林,用音乐传递文化,以舞台讴歌祖国。作为音乐会的压轴曲目,民族管弦乐《我的祖国》将整场音乐会推向了高潮。《我的祖国》是20世纪50年代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上甘岭》的插曲,影片经久不衰,插曲家喻户晓。作为新中国电影摇篮的“长影厂”,不仅是吉林的文化名片,更是长春的城市记忆。这些富有象征意义的乐曲,触动着每一位观众的心弦。歌中不仅有人民志愿军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热爱和英雄气概,更是古往今来赓续红色血脉的中华儿女共同的真情告白。
音乐会现场
在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中,乐团加演了经典民族乐曲《花好月圆》。艺术家们用这首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美、祈愿的作品,表达了对吉林未来踔厉发展的热切期待与对吉林人民生活幸福安康深情祝福。
音乐会大合影
在吉林这片风光万千、沃野千里的黑土地上,音乐如璀璨星辰般缓缓升起,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和谐共鸣,专业精神与人民情感交相辉映,文化底蕴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中央音乐学院也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继续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使命初心,为新时代的文化繁荣贡献更大的力量。
(中央音乐学院供图 摄影:邸思木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