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晚,在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市的国家剧院,中央音乐学院的演奏家们演奏了8首室内乐作品。既定曲目结束后,第一首返场曲的第一个乐句刚落,观众席就爆发了欢乐的笑声和掌声——他们听到了一首根据斯洛伐克家喻户晓的儿歌改编成的二重奏。在那一刻,现场的观众显然都感受到了欢乐和温馨,以及中国音乐家们真诚的友谊。这场中央音乐学院为庆祝中斯两国建交75周年而带到布拉迪斯拉发市的音乐礼物,当然不仅仅只包含有欢乐,还有中央音乐学院8位作曲家用当代音乐语言展现的音乐观念、无垠的音乐想象、声音哲思与情感,以及演奏家们技术高超的作品演绎。
按演奏顺序,音乐会上演的8首曲子为:胡银岳的《生生不息》(世界首演)、邹航的《弦乐四重奏》(世界首演)、向民的钢琴独奏《大摆队》、周娟的《意义之网》(世界首演)、陈丹布的琵琶独奏《袖剑与铜甲金戈》、徐之彤的《钢琴三重奏》(世界首演)、陈泳钢的中提琴独奏《短句》、史付红的《曼陀罗》。10位演奏家多次上场完成了全场的演奏,按照出场顺序为:杨雪(二胡)、兰维薇(琵琶)、张毕乐(长笛)、吕树清(单簧管)、王天阳(钢琴)、王佳婧(小提琴)、苏雅菁(小提琴)、李汶冠(中提琴)、许玉莲(大提琴)、王耀漳(小提琴)。在演出前,中国驻斯洛伐克大使蔡革先生,专程到舞台会见了音乐家们。他在简短的致辞中说到,中国最高音乐学府中央音乐学院呈献的这场音乐会,是庆祝中斯建交75周年系列活动的重要一部分,它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
演出现场
演出现场
一场高水平的当代原创作品音乐会,常常在完成音乐表达的同时,会“刷新”听众对乐器的认识。如果说在布拉迪斯拉发国家剧院的室内乐专场中,中央音乐学院作曲家们让听众感受到了乐器的新异音色,那么10月20日在维也纳举办的奥地利新视角音乐节,则让听众体验了中国民乐独特的表现力和魅力。兰维薇和杨雪两位教授先后在演出环节亮相,分别演奏了传统琵琶曲《陈杏元和番》、当代民乐曲刘德海的《秦俑》,以及传统二胡曲《郿鄠调》和《双阕》。两位演奏家在演奏前对乐器历史、特色、演奏技法等作了介绍。以“讲演结合”的方式,给现场观众带来了生动而鲜活的文化体验。
演出现场
演出现场
在奥地利新视角音乐节上,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发表了德文致辞,阐发了参加音乐节的初衷和设想。音乐总监贝恩德·约曼在致辞中表达了对中国音乐文化的热爱,深情表示“维也纳欢迎中国”。对中国客人表示热忱欢迎的不止有新视角音乐节,还有世界音乐比赛联盟、斯洛伐克和奥地利的两所重要音乐院校。
10月20日,俞峰和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秦文琛、作曲系系主任郝维亚等一行5人,参访了世界音乐比赛联盟总部,与世界音乐比赛联盟主席彼得·保罗及代表亲切会谈,商讨了艺术合作的相关事宜。
10月21日,斯洛伐克国立艺术学院音乐舞蹈学院院长伊莲娜率相关系部负责人接见了俞峰一行8人。访问团调研了该校的相关教学情况,宾主双方举行了座谈交流。双方就进一步加强合作进行了良好的沟通,共同推进了“一带一路音乐教育联盟”院校联合策划访演活动的落实。
俞峰一行参访斯洛伐克国立艺术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10月22日,俞峰率队访问了维也纳国立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与该校校长苏茜、副校长迈塞尔共商全面友好合作,特别就2025年合作举办国际作曲比赛的相关事宜进行了磋商。
俞峰一行参访维也纳国立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
据悉,此次中央音乐学院赴欧访演的另外一项重要内容,是落实教育部部长怀进鹏长2023年11月访问奥地利等国的后续事项。中央音乐学院与维也纳国立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共同举办“中奥艺术教育交流周”,同上大师班课程,举办音乐理论讲座等。
10月22日上午,中央音乐学院两名本科生金智成(圆号)、王耀漳(小提琴)在维也纳国立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接受了该校教授的大师班课。两位教授对两位学生给予了高度评价,在详细询问了他们在中国的学习经历后,对中央音乐学院的教学水平给予了高度赞赏。
当天下午,俞峰指挥大师班与秦文琛作曲讲座如期举行。指挥大师班持续了3个多小时,俞峰对维也纳国立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的6名指挥专业学生依次作了精心的指导。俞峰以讲解、示范相结合的方式,从音乐作品的处理、指挥技术的运用、指挥家的角色作用等方面做了理论和实践的教学,并在大师班结束后,耐心地一一回答了学生们的提问。秦文琛的讲座面向作曲系师生,他结合自身的学习、创作经历,以近年创作的《太阳的影子III》《山际线》《听谷》等作品,讲述了中国文化和自然风物对他的影响,并讨论当代音乐创作实践与教学的相关问题。
俞峰指挥大师班现场
秦文琛作曲讲座现场
中斯两国75年建交中央音乐学院的访演系列活动,增加了庆祝活动的人文和艺术色彩,音乐增进了彼此的友谊。音乐是心灵的桥梁和纽带,有利于展示彼此的真诚。中央音乐学院的本次赴欧访演显现了立体综合的效应,在音乐会、作曲家签约乐谱出版、访问交流的基础上,增加了合作举办比赛、举办大师班等多内容。这些活动推动了中央音乐学院和欧洲重要代表性院校的交流和对话,提升了中央音乐学院的国际办学声誉,也展示了中国当代音乐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并为未来的进一步合作、谱写中欧音乐人文交流的新乐章,写下了动听的一阙。
图片来源:@Tong WeyWey/ 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