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艺担当铸就新时代辉煌——记“赓续文化使命 谱写时代篇章”中国文联2024年文艺名家宣讲走进石河子大学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张 凡 张锐芩 2024-10-11 10:31:08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70周年、石河子大学成立75周年之际,“赓续文化使命 谱写时代篇章”——中国文联2024年文艺名家宣讲活动走进石河子大学,为这所充满希望与活力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双一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更加热烈的校庆氛围。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文艺的盛会,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作的一次生动实践。来到石河子大学的艺术家们,面对台下那一副副充满期待与无限憧憬的青春的面孔,倾情讲述他们各自的人生历程与艺术经历,以及他们与新疆、兵团的丝丝情缘。他们用情的讲述展现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信仰、情怀与担当,深深地感染着现场的青年大学生们。


宣讲活动现场 胡艺檬 摄


宣讲活动现场 胡艺檬 摄


宣讲活动现场 胡艺檬 摄


中国音协理事、作曲家、音乐制作人王备以“谱写文化交融的动人旋律”为题的宣讲,为现场的观众展现了音乐创作的深刻内涵及其勇担文化使命的重要意义。在自身艺术成长道路上,从“职业”到“事业”的观念转变让王备真正意识到艺术“创作”的要义所在——艺术家承载着群众的精神世界。对王备而言,作曲不仅仅是一种爱好,更是一种使命感的再现。而这种“使命感”在他的创作和生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促使他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曾经的新疆采风之旅,让他真切感受到新疆、兵团大地上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为他的新疆题材、兵团题材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所需的源头活水。宣讲现场,王备向在场的青年大学生们分享了自己创作歌曲《天山放歌》的经历:在音乐风格设计上,他注重统一与个性的结合,借以充分展现大美大爱大新疆的这一主题;他为此精心挑选乐器,努力寻找它们的共鸣点,使音乐效果整体上既显和谐融洽、又具鲜明特色。特别在兵团成立70周年之际,王备深入了解兵团、挖掘兵团的历史与文化创作出歌曲《天山醉明月》,以诚挚深沉、雄浑壮丽的音乐展现出一代代兵团人扎根边疆、建设家园的壮美篇章。


中国剧协主席、著名表演艺术家濮存昕以“我与我的角色”为题,讲述了自己走上演员之路的人生历程、找到演戏价值的“领悟”以及影响自己一生的前辈,让在场的青年大学生们见识到一位卓越艺术家的个人成长与对“艺术”的始终如一。在宣讲中,濮存昕多次提及曾经演过的角色“李白”的诗句——“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也是他艺术人生的生动写照。他1969年到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那里度过了8年的青春时光。正是这段“经历”,使他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70年发展历程有着极强的情感共鸣;一句“祖国需要你”,让不计其数的人们投身于祖国大西北的建设中来。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在他的讲述中越发的熠熠生辉,激励着在场的青年大学生们珍惜当下,传承与弘扬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继而为祖国西北边疆的建设添砖加瓦。在讲述中,“感恩”成了濮存昕反复强调的关键词:他感恩所处的年代,让他有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成长的机会;他感恩前辈,正是前辈为他艺术之路指引了方向。不论是当年给自己做腿部手术的医生,还是警示他演戏问题的老师,他们都在濮存昕的人生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正是这些前辈促使濮存昕始终保持谦逊之风,并不断努力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观众的期盼”给予濮存昕以表演的动力,而“你干这行,吃这行饭,丢不起这人”则体现出他对表演艺术的敬畏之心。角色与演员是可以相互成就的,这便是濮存昕的艺术人生;在其出演众多先贤人士的过程中,濮存昕不断从“角色”身上汲取力量来提升自己。可以说,濮存昕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位真正的表演艺术家的大家风范,不仅在舞台上绽放光芒,更在日常生活中传递着正能量。


在宣讲现场,两位艺术家向兵团文艺工作者代表赠送了《中国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学习读本》,希望将优良的职业道德传统传递给新一代兵团文艺工作者,鼓励他们在时代的浪潮中,肩负起传承和发展兵团文艺事业的重任。此次宣讲活动,特别是两位艺术家在现场的倾情讲述,有力地激发了兵团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他们将扎根新疆大地、兵团沃土,践行兵团精神,深入挖掘新疆、兵团地方文化资源,不断推动各族儿女交往交流交融,为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作注入新的活力。更为关键的是,他们更将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更多贴近人民、反映时代的优秀文艺作品,从而为加快推进兵团先进文化示范区建设贡献力量。

 

(张凡系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教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锐芩系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