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9月26日召开第三届亚洲国际水周成果介绍新闻发布会。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长彭静在回答记者提出的河流伦理话题时表示,建构河流伦理,坚持人与河流和谐共生。
彭静说,中国历来高度重视河流保护治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加之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剧,水灾害频发、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损害等新老水问题相互交织,现代化水治理面临新挑战,对治理理念提出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创造性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河流恢复生命、流域重现生机”,由此赋予了河流生命概念,确立了河流道德主体地位,把人类道德关怀范畴扩展到河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改变自然、征服自然转向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为正确处理和调节人类与河流关系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指明方向。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阐明了有关河流伦理的哲学思想,是新时代中国河流保护治理的根本遵循。
建构河流伦理,以“实现人与河流和谐共生,支撑人类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价值观念。强调统筹考虑人与河流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强调尊重河流生存与健康的基本权利,强调人类保护河流的责任与义务。
中国倡导并已在实践中得到成功实现的这一人与河流和谐共生新范式,已经得到世界各国行业管理者及专家学者高度赞许和普遍认同。大家表示,中国在河流保护治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政府强调要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出建构河流伦理,作出了直接且坚定的承诺。大家高度认同中国提出的河流伦理理念,期待这一理念在全球得到实践。
彭静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科学规范开发利用河流的行为,坚持治水思路,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坚持人与河流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水利应有之义。我们真诚期待与亚洲各国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坚持开放共享,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深入推进包括亚洲在内的世界各国的河流保护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中国经验。
(记者李存才)
(水利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