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通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及考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努力在创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好样板上走在前作表率,持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县建设,有力推动全县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大通县以“369”创建举措凝聚起最强创建合力,全县呈现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群众基础
“现在我们办事不用多跑路,办事效率高,态度也好,我们很高兴。”大通县朔北藏族乡代同庄村村民刘占元一边办理业务一边满脸笑意地告诉记者。
近年来,朔北藏族乡优化阵地,设立“石榴籽便民服务岗”,做实做优便民服务,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1984年,朔北藏族乡经批准成立民族乡,全乡共有4456户17444人,少数民族人口7877人,占总人口数的45.2%。该乡先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西宁市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全乡19个村(社区)均成功创建全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社区),村(社区)创建率达到100%。
“只有用心、真心、细心才能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不负党的嘱托和人民的期待,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石榴籽服务站’发挥出聚人气、聚活力、聚民心的作用。”朔北藏族乡党委负责同志说道。
说起未来,乡党委负责同志告诉记者,除了继续加大相关政策的宣传以外,还要发挥自身优势,继续发展当地旅游产业,借助现有的发展成果,扩大成效,帮助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同时,乡党委和政府将深度挖掘民族文化,使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新的生命力。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增强民族团结,而且能够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同样为少数民族聚居的大通县多林镇,近年来持续推动乡村“石榴籽家园”建设,有序推进全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工作,使全镇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呈现出向好较快发展态势,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感受土族文化、品尝土族特色美食、参加花儿歌手比赛……这个夏天,多林镇下浪加村的广场上热闹非凡。“听花儿、尝美食、‘拉扒牛’,实话是热闹啊,希望以后多办这样的活动,我们还来参加。”多林镇下浪加村村民李学青在多林镇首届土族民俗文化艺术系列活动的现场告诉记者。为期3天的活动,让各族群众在载歌载舞中感受七彩土乡的风俗魅力,在色香味俱佳的土族美食中感受特色美食的余味无穷,在心灵手巧的土族刺绣中感受手工艺品的独特价值,在“走羊窝”“蹬棍”等传统体育活动中感受土族群众的热情好客,在花儿歌手比赛中一同赓续传统文化,赞美和谐家乡。
多林镇党委负责同志表示,接下来,多林镇将不断深挖土族民俗文化特色,整合乡村旅游资源,探索“连片经济”“沟道经济”等特色发展模式,突出“农文旅体商”一体化发展思路,邀请乡贤能人为家乡发展持续助力增效,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厚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未来。必须从青少年抓起,从学校入手。”9月19日,大通县桥头第四完全小学六年级一班的学生王贺瑶正在学校的“石榴籽大讲堂”给前来参观的同学们进行讲解。
走进大通县桥头第四完全小学的教学楼里,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孩子们手绘的民族团结画作,声声入耳的是一堂堂内容丰富的民族文化教育课,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过程中,大通县桥头第四完全小学突出优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
李福才校长向记者详细介绍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民族团结“进学校”创建工作。近年来,大通县桥头第四完全小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三进三结合”总体思路,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教材、进校园、进课堂“三进”工作。同时,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学校办学治校、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各方面,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与党建、课堂教育教学和学校思政教育相结合,做到抓手“有形”,受众“有感”,影响“有效”。
想要在孩子们的心中厚植民族情结,除了学校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杨毛吉,2024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023年“昆仑英才·教育教学人才”、2018年“感动青海人物”……2016年,她成立了大通县德育教育杨毛吉工作室,组建了一支优秀的家庭教育研修队伍。工作室自成立以来,潜心研究育人新模式,常年奔赴各个学校,大力宣传中华民族优秀的家庭美德。
多年来,杨毛吉老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生动的故事传递到家长和各族师生中,教育引导家长和各族师生牢固树立“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增强“五个认同”思想共识。
固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基
“土族安召纳顿”是土族人民喜庆丰收祈盼吉祥的传统节日,今年我省第二十一届土族安昭纳顿系列活动在景色宜人的北川河畔、老爷山下拉开帷幕。
民俗舞蹈、情景花儿、土族服饰秀等节目一次次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以前只知道‘轮子秋’和‘青稞酒’,今天看到土族的美食和绣品,才感受到土族文化的丰富多彩。”来自江苏的游客曹芳芳告诉记者。
近年来,大通县始终坚持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持续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合发展;持续深化“三项计划”“十项工程”,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工作丰富内涵、提质增效、打造品牌,大力推进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盘活民俗文化优势、乡村旅游资源优势,积极拓展各族群众融合发展渠道,不断提升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创新探索开展“石榴籽+乡村产业、文化旅游、社工服务、人民调解、典型模范、全民阅读、岗位服务、志愿服务、爱心捐助”等9项主题创建活动,不断探索创新试点模式和工作载体,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趋有形、有感、有效。大力提升“红石榴籽”服务效应,全县各领域、各行业、各单位积极开设“石榴籽”服务窗口350处,实现“石榴籽微心愿”1344个,不断提升为民办事的效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激发“红石榴籽”服务品牌效应。
同时,全县坚持依法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深化平安大通建设“十四大专项行动”,打造“一格统揽、一网统筹、多方联动”的城乡网格精细化服务管理体系。深入实施“八五”普法,开展宪法、民法典、预防电信网络诈骗、未成年人保护、移风易俗等主题宣传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发挥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作用,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规范了全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载体、阵地和内容,不断推进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的工作。加大党的民族政策培训力度,健全风险隐患协调处置机制,提高发现力、研判力、处置力,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实战演练,加强基层民族工作力量建设。
此外,大通县不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持续巩固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有序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大力宣传展示全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工作成效,组织全县各社区“石榴籽家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我们的节日”等系列主题活动。2024年朔北乡成功创建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多林镇、县税务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馆分别创建成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和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一批有成效、有亮点、有经验的示范典型将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和品牌效应,为全县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助力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