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差一点点都不是那么回事!
——我的老师赵林平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安琪儿 2024-09-13 09:55:02

舞蹈家赵林平


  在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发布。其内容令我不禁想到了我的恩师,一位躬耕于舞蹈教育45载的教育家精神的践行者——内蒙古艺术学院舞蹈学院教授赵林平。


  当教学楼里的排练厅轮过一堂又一堂课时,总有一个排练厅的课堂从早上到傍晚从未轮换过,熟悉的音乐一遍又一遍响起,透过排练厅细窄的门窗总能看到一位身穿绿袍舞动的身影,上课前倒满的一杯水直到下课都没来得及抿上一口。当中午的寂静扫过校园时,教学楼总有一间办公室是敞开的,电脑桌旁堆满了各种书籍,五颜六色的便签散落在书桌的各个角落,清脆的敲击键盘声、圆珠笔划过纸张的嚓嚓声……这就是赵林平老师循环往复的日常。


  “艺术,差一点点都不是那么回事!”这是赵老师每天要重复的话。严厉是她的标签也是她的魅力,她的严厉不仅是对学生,更多是对自己、对艺术。在人们眼中已经非常完美的作品,她却一遍又一遍推翻那些不够严谨的想法。一旦涉及教学,老师就像着了魔一样废寝忘食,恨不得在学生有限的四年里倾尽所有。就这样,赵老师用自己人生中最宝贵的45年,用自己的育人智慧,孜孜不倦地培育了一届又一届莘莘学子。


  从小有个演员梦的她,从踏入课堂的那一刻起就深知此生已经无法站在舞台上了。因此她创作了一部又一部的作品,让学生代替她实现自己的梦想。她以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大爱守护学生、成就学生,“学生”就是她这一生中最完美的作品。《鄂温克小鹿》《祝福》《伊茹勒》《奋飞》《格日勒》《塔林毕斯贵》《草原酒歌》《马背上的女人》《吉祥草原》《草原英雄小姐妹》……从独舞到群舞再到舞剧,一部部作品都标志着她这一生对艺术的追求、对民族精神的坚守。每一部作品都是她人格的反映,彰显着血脉中涌动的民族自豪感,体现蒙古族的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精神之美。


  在这些创作的若干个经典作品中,有一部作品花费了赵老师从教生涯中将近六分之一的时间。那就是实现内蒙古舞剧“文华大奖” “荷花奖”零的突破的原创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这部舞剧中无处不蕴含着赵老师开明的智慧。传承红色经典、让“草原英雄小姐妹”的精神活在当下,是选题的初心。强调和谐共生的生命意识、深化蒙古族“天人合一”的理念,是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文化之“根”。编剧、艺术总监、项目负责人……重重职位都压在她一个人身上。正因为她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和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这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艺术精品才能如此经久不衰。


  赵老师更是秉持着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至今依旧活跃在舞蹈创作的前线,新创作的独舞作品《敬仰》正是她近年来的呕心沥血之作。在赵老师众多的研究生中,我并不是最优秀的那个,但赵老师坚定地选择了我,由此《敬仰》这部作品诞生了。


  刚刚读研时,老师为我选择了顶碗舞作品《伊茹勒》作为教学剧目,对从小就由衷热爱蒙古族顶碗舞的我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喜事。我的副导师索丹娜作为赵老师的得意门生,也是《伊茹勒》的原跳舞者之一,她对蒙古族顶碗舞的情、韵、技的审美有着独特的见解。在索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我的顶碗舞水平在短暂的一年内有了跨越式的提升,并基于学习《伊茹勒》形成的扎实的顶碗舞功底,开启了独舞作品《敬仰》的创排。


  《敬仰》从传统顶碗舞的基本情韵、风格的把握,到技术技巧上的探索,再到作品主题内涵的升华,无一不体现着赵老师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从1960年莫德格玛老师表演的《盅碗舞》首次舞台艺术呈现,到2002年赵林平老师创作的《伊茹勒》,再到今天的《敬仰》,赵老师思考的是蒙古族顶碗舞如何进行当代表达。作品中除了运用传统的“直顶”方式之外,发展了“仰顶”这一独特顶碗形式,并运用蒙古族具有文化代表性的生活动作符号点明了作品敬畏天地万物、祝福祖国人民的主题思想内涵。舞蹈中“形”“韵”“情”“技”的有机融合,让顶碗舞不仅仅局限于风格技术的展示,更是通过思维的延展进一步深化了顶碗舞表演空间的深度和广度,拓展其文化性、时代性、表意性,在传承蒙古族舞蹈优质文化基因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开放包容的国际化视角表达对天地的敬仰、生命的热爱、生活的激情等人类共有的情感。


  对于顶碗舞作品来说,最基本的要求无疑是演员扎实的顶碗功底。在创排作品这两年里,我几乎每日在熄了灯的教学楼里独自练习到深夜。头顶的碗不断地以各种方式掉落,碗散落在地板上的噼啪声日复一日地打破着夜晚的宁静,不知道反复了多少个日夜后,掉碗的概率越来越小,碗仿佛在头顶上“生了根”。是什么样的力量能够让我一次又一次地突破自己的极限,在无尽的挫败感中重拾自信?“你所有的努力不仅仅是代表自己,你要为所有‘普高生’争口气,向大家证明‘普高生’一样能成才。”赵老师的这番话深深地刻进了我的心里,让我有了厚重的使命感,不断给予我坚持下去的动力。终于,经过老师打磨雕刻两年之余的作品《敬仰》让我如同凤凰涅槃一般站在了舞台上。


  就在今年夏天,《敬仰》荣获了第11届华北五省舞蹈大赛创作、表演双项金奖,首届黄河流域九省区独双三舞蹈展演十佳作品“彩陶奖”最高荣誉,并且成功让我入选第三届“舞竞北疆”2024内蒙古舞蹈创作及拔尖人才培养项目和第一届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舞蹈赛道)总决赛。两年来的披荆斩棘换来了一个又一个沉甸甸的奖杯,我将这些来之不易的荣誉抱在怀里,不禁热泪盈眶。


  蜡烛为了点亮他人需要燃烧自己,赵老师为了培养一代又一代学生,不知将自己燃尽了多少次。赵老师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将一个又一个的学生举过头顶,用自己高尚的品质、艺术的高度给予学生充盈的养分,将教育事业视为生命价值的唯一体现。


(作者系内蒙古艺术学院2022级舞蹈学院研究生)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