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了“新质生产力”概念,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以及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是理解新时代生产力发展规律的一把钥匙,指明了新时代通过高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向。新质生产力是最高生产力,其理论内涵和重大意义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建立新的统一战线,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勠力同心、精诚合作,需要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致力于最大程度地聚集民意的“最大公约数”,即实现共同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共同贫穷更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首先是富裕,因此,实现共同富裕的第一要务是做大“蛋糕”。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就是为了多快好省地做大“蛋糕”。所谓“多快好省”,就是以最小的成本、最绿色的成本、最低碳的成本,在保护绿水青山的同时更快地推动更多重大创新和颠覆式创新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二,新质生产力体现了国家按照规律办事、按照法治办事的最高原则。新质生产力的培育需要生产关系这一基础制度予以配合。什么样的制度基础有利于培育新质生产力?一要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尊重“慢工出细活”,避免骄躁,并且要实事求是。二要尊重社会主义民主和人民当家作主,充分激发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人翁意识。三要尊重法治,让人民对国家有归属感,对自己的财富和劳动成果有安全感。
第三,新质生产力体现了我国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高度重视。人类社会每一次生产力的重大跃升都伴随新的生产工具的出现。在农业时代,聪明勤劳的中国人民就发明了犁和铁器,极大地提升了农业生产力,让中华民族在这一时期成为人类的“灯塔”。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生产工具同样经历多次重大升级迭代。能够被所有行业使用的技术也称作通用目的技术。目前,以芯片、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通用目的技术驱动着第三次工业革命。可见,新时代革命性的生产工具的创新主要来自高科技领域,来自引领式、跨越式、颠覆式的先进技术。新的工业革命总是在那些人力资本最密集、市场经济最活跃、法治基础最扎实的地方发生。因此,我们需要继续培养高端人才,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并做好以创新思维为导向的基础教育,培育人力资本。同时,要继续发挥市场的活力,推动全社会形成“撸起袖子加油干”、以创业为荣的文化氛围,着力培育企业家精神。此外,需要建立健全法治基础,维护“多劳多得、按劳分配”的激励制度,以制度形式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第四,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提出了更高要求。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和效率提升,有助于提高社会整体的财富水平,从而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条件。这就需要我们制定科学合理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政策,兼顾效率与公平。政府需要秉持法治原则,制定令老百姓满意和放心的政策,让老百姓相信政府、监督政府,让政策体现公共利益。
第五,新质生产力对对外开放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家间的竞争无法回避,国家间良性的竞争能够促进各个国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们既要开放合作,和其他国家平等竞争,也要保护我们自己的权益,推动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秩序和规则。要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的,释放我们的善意,培植好、传递好、展示好“协和万邦”的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理念,在自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第六,新质生产力对深化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共产党是一心为人民的政党,也是我们历史和现实的选择。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执政,要敢于改革,勇于改革,持续深化改革,破除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藩篱,让各行各业的人们在安居乐业中把自己的兴趣、天赋、专长与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让新质生产力的出现成为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结果。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