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全力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长江流域江西省抗击特大洪水纪实
2024-07-05 08:11:52

受持续强降雨影响,6月28日14时,长江中游干流九江水文站水位涨至警戒水位(20.00米),依据水利部《全国主要江河洪水编号规定》,“长江2024年第1号洪水”由此产生。

“受上游来水、湖区来水和山区来水影响,长江九江段水位由7月3日21时的21.79米上升至7月4日10时的21.82米,现已超过警戒水位1.82米,退水压力大,防汛形势严峻!”在九江市城区防汛指挥部办公室,该办公室主任陈革拿着刚刚签发的防汛快报对记者表示。

面对长江流域发生的这场历史性大洪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批示指示精神,结合国家防总、水利部等部门的部署,江西省及沿江地区各级党委政府统筹人力物力财力和科技力量,凝神聚力,众志成城,构筑起迎战历史性特大洪水的“铜墙铁壁”。

坚守:“洪水不退人不退!”

“只要长江的洪水没有退至警戒水位以下,我们辖区的党员干部和群众就不会撤离战场!”站在长江九江永安堤坝一隅,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永安乡党委书记邓鹏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语气坚定。

邓鹏程对记者说,自6月28日起,按照上级部署,洪水防御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自此,永安乡党委政府配合上级各有关方面,组织辖区干部群众日夜守护在长江大堤上,一方面巡堤护堤,一方面应对随时发生的各种潜在险情,确保江堤安澜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据了解,邓鹏程所在的长江永安堤始建于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因祈求永无水患,地方平安,故取名永安堤。永安堤自永安乡徐家湾连接长江赤心堤,东至八赛枢纽,全长16.6公里,与长江梁公堤、赤心堤一起组成九江长江干堤上游段,为长江干流二级堤防。1998年长江流域性洪水后,国家投资对永安堤进行了综合整治,堤防设计洪水位为23.40—23.86米(吴淞,下同),迎水侧堤肩设置钢筋混凝土防浪墙,现状墙顶高程为25.40—25.86米,堤顶宽度为8.0米,背水侧筑土质二坝台护衬,迎水侧采用现浇砼面板、模袋混凝土护坡,坡比均为1:3。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永安堤于2017年开展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2024年2月通过水利部标准化管理评定。

为做到防患于未然,在今年汛期之前及此后的主汛期期间,永安乡按照上级要求逐项落实完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力求在今年防汛抗洪实践中突出四个“字”。一是早,即提前谋划。在冬修水利期间,对辖区35公里的内河进行清淤整治,并对4个排灌站进行了维修保养。二是细。在防汛初期,对辖区6万群众和1000余户企业逐一造册登记,及时宣传普及防汛减灾知识,并组织开展抢险演练,确保安全度汛。三是严。自6月初以来,对辖区农户水井、水塘、穿堤涵洞等进行了全面排查,严格压实防汛保安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四是足。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洪水,全乡提前储备了90000立方米的块石及编织袋、土工布、木桩等防汛抢险物资,同时配备了冲锋舟、皮划艇等救灾设备。三级应急响应机制启动以来,他们迅速组织了由110人组成的应急分队和由30人组成的民兵应急分队,配合经济技术开发区各有关部门,日夜轮守在长江大堤上,并按每1.3-1.6公里间距设立一个哨所要求,设立了多处哨所,每个哨所24小时不断人,确保防汛信息和物资畅通。

在九江市浔阳区滨江路琵琶亭景区,九江市城区泵站管理所副所长李方亮指着正在作业的白水湖抽水泵站设备对记者说:“ 7月2日8时至7月3日11时,这里的四台泵站机组全部开机,连续作业27小时,累计排水110万立方米,有效减轻了内涝压力,保障了主城区道路畅通,使得辖区企业及居民避免了经济及财产损失。”

白水湖泵站位于琵琶亭西侧,对应城防堤桩号10+800,为一座中型泵站,是白水湖唯一强排出口,泵站设置4台排涝机组,总装机1120千瓦,设计排涝流量11.68立方米每秒,排涝面积15.63平方公里,主要排涝范围为白水湖及周边港汊来水。2022年,九江市水利局实施“九江市中心城区排涝泵站提升改造工程”,工程建设内容之一为白水湖泵站改造。改造内容包括:在白水湖进水渠与泵站前池间增加引水涵管(直径1.8米,总长200米),改造渠道入口拦鱼栅,并更新站内设备。今年6月23日,长江九江站水位17.9米,改造后的白水湖泵站开机排涝,运行状况稳定,在抗洪除涝实践中发挥了良好作用。

除险:明察秋毫,精益求精

张家山水库位于庐山市温泉镇东山村,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小(2)型水库。7月4日下午,记者在该水库采访时看到,一条新挖的导流沟正在将水库背面的积水有序排出。同时,崭新的彩条布覆盖在大坝背面上,有效控制了大坝水土流失。

此间,庐山市温泉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磊指着水库大坝上的防洪除险设施对记者说,6月30日,东山村村民张理文等人在巡库时发现,水库大坝背面出现了一个滑坡,面积约300平方米。当即,他们一方面将这一情况快速上报,一方面组织镇村群众及时处置,并在当天完成了除险工作。7月1日,在滑坡问题发生后不到24小时,江西省防汛指挥部即派出专家及抢险处置工作组赶赴出险地。经专家论证和指导,他们对大坝进行了进一步加固维护,确保坝体整体安全,度汛无恙。

在永修县艾城镇郭东圩,连续作战的县水利局高级工程师郝以平用近乎嘶哑的嗓音对记者说,7月2日,郭东圩水位达23.73米,超警戒水位3.73米。当天,他们在组织群众开展巡查排查工作时,发现了数处“泡泉”“管涌”现象。在上级的支持下,他们迅速调集土料6000方,砂石400方,化纤带1万多条及其他相关物资设备,通过采用“反滤围井”工程技术措施,有效控制了圩区堤坝因洪水冲刷造成的水土流失,杜绝了溃坝灾害现象发生,保障了途径圩区的京九铁路及其他国家财产安全、农田作物及设施安全。

在永修县三角乡三角村、庐山市沙湖山管理所沧海站等地,多处“泡泉”“管涌”问题均被及时发现并成功处置,将可能发生的灾害损失降在了最低限度。

调度:科学施策,运筹帷幄

“紧要时刻,重实际、讲科学,启用单退圩堤,是坚决打好打赢防汛攻坚战的重要手段。”江西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科学调度单退圩堤,能有效蓄退洪水。

单退圩堤——“是可以进水的圩堤。”1998年特大洪水后,国家提出“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治水方针路,实施了大规模的退田还湖工程。江西省重点对江河湖泊行蓄洪或防洪标准较低的圩堤实施“平退”。所谓“平退”,包括“单退”和“双退”两种方式。其中单退圩堤是指低水位时堤内可以种养,高水位时堤内蓄洪的圩堤。由于堤内只能种养而不能居住,也就是退人不退田,故而简称“单退圩堤”。双退圩堤,指的是堤内区域既退人又退田的圩堤,即把堤内区域还给河湖,作为水域或滩涂,不论有无洪水都不允许进行农业生产,既不能住人也不能种田。

“单退圩堤内低水年份进行耕种,高水年份必须还湖蓄洪,因其范围内无人居住,在高水位时可主动进洪,是防洪预案中防御超标准洪水的重要方式。当单退圩堤水位达到进洪水位,圩堤内区域就是蓄洪区,是可以进水的,应有序进洪蓄水。”江西省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公室堤防处相关工作人员打开《江西省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圩堤运用管理办法》(赣府厅字【2024】12号)为记者详细解读。

那单退圩堤进洪有什么条件呢?根据《江西省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圩堤运用管理办法》(赣府厅字【2024】12号)规定:一是保护面积万亩以上的单退圩堤,受湖洪控制的进洪水位为相应湖口水位21.68米(吴淞高程),受河洪控制的进洪水位为相应河段十年一遇的洪水位;二是保护面积万亩以下的单退圩堤,受湖洪控制的进洪水位为相应湖口水位20.5米(吴淞高程),受河洪控制的进洪水位为相应河段五年一遇的洪水位。

分蓄洪水——“思而有备,细之又细”。今年6月,江西省水利厅印发了《关于做好平退堤防运用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严格按照《江西省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圩堤运用管理办法》有关要求,做好平退圩堤的防洪运用准备工作,对全省单退圩堤内种养情况、种植面积、种植种类等财产进行了登记,制定补偿方案、群众转移方案。

早在汛前,江西省就抓早抓细防汛工作,全面落实水库、农村水电站、重点山塘、堤防等水利工程各类防汛责任人和山洪灾害危险区县乡村组户五级责任人;印发《2024年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要点》,对今年的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包括修订完善各类防洪预案、应急预案、工程度汛方案,调整充实省级防汛专家库及对平退圩堤进行了摸排,并于今年3月,以江西省政府名义出台了《江西省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圩堤运用管理办法》,为单退圩堤进洪分洪提供了保障和依据。

江西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他们将认真研判防汛形势,审慎启动单退圩堤分蓄洪水,减轻鄱阳湖及长江九江段防洪压力,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李存才 朱燕红)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