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消费促进年”。在今年的“618”促销活动中,金融机构利用这个年中消费时点,推出各种活动,助力消费回暖。一些银行联合电商平台发挥流量优势,试图唤醒用户“沉睡的”储蓄卡或信用卡;一些消费金融公司也积极开展营销活动为消费助力。
业内人士认为,电商线上消费节以及节假日已成为消费金融从业机构营销获客的渠道之一,此外,在“消费促进年”出台的各项政策举措,都对消费金融行业形成利好。
节日促销:抓住窗口期
今年5月28日,马上消费金融公司旗下安逸花“摇一摇集花抽大奖”活动开启预热,6月5日正式上线。截至7月1日,全国各地用户均可参与抽奖。今年“618”期间,安逸花商城在手机数码、钟表首饰、运动户外、家具家电等10多个分会场上线诸多优惠活动,为用户带来更实在的优惠体验。
中邮消费金融通过举办“6·10年中盛典”活动,推出“现金大奖+神券免息+限时提额”等福利,全力支持消费者用款需求。海尔消费金融推出为期12天的“年中大促开幸运盲盒”活动,受邀用户可以通过抽盲盒的机会赢取现金红包以及享受各类免息券等共9项权益。
“近年来,金融机构主动适应、把握数字化转型变革大趋势,以主打线上消费的节日经济为重要窗口,持续丰富服务场景,有效助力中国经济的活力与韧性,为扩内需、促消费保驾护航。”马上消费研究院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在诸多优惠活动中,免息是最直接有力的手段之一,尤其是对于24期免息,不少合作商家的反馈都不错。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在此前的“五一”“端午”等节日期间,旅游、演唱会、餐饮等消费场景受到消费者追捧,消费金融机构聚焦用户“短、小、频、急”用款特点,持续加强对服务消费的综合金融支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专家表示,消费金融机构利用节假日营销除了强化用户黏性,还可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另外,一些消费金融机构与平台企业合作,既为自身获客搭建渠道,也促使平台用户流量变现。
以旧换新:响应国家政策
今年是“消费促进年”,各地纷纷出台相关促消费举措,与此同时,各金融机构也多措并举助力释放消费潜力。
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消费金融公司积极响应,家用电器、家装等消费品类别贷款增长明显。
海尔消费金融在家电行业有着独特优势,3月以来,推出新一轮的“家电0息分期”活动,最长可免息12个月,以积极响应国家以旧换新政策,让广大消费者“0息提前用上好家电”。
“消费品以旧换新,也是充分释放市场消费活力的一项重要举措,不仅利好消费者,使消费者用较少的资金提前用上性能更好、能耗更低的家电,还可以助力产业提质升级。”海尔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表示。据了解,目前海尔消费金融已经覆盖家居、家电等多种家庭场景,还在多个节假日推出减费让利活动,激发市场消费新活力。
蚂蚁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表示,支持绿色家电消费,联合电商打造绿色产品免息会场,通过商家自证、平台审核、消金认证的方式,打通场景与金融的壁垒,让消费者感受到绿色消费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可得性。
中原消费金融也以实际行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深以旧换新线上线下场景融入,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以旧换新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仅需要产业链、政企民协同联动、综合施策,还需要金融机构赋能加持。由于消费金融公司服务的客群多为刚毕业的大学生、进城务工人员、外卖小哥等相对下沉客群,更需要通过以旧换新等举措提高生活质量、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原消费金融副总经理邵航表示。
数字金融:用好科技力量
除了抓住时机发力营销,消费金融公司实现长远健康发展的关键是练好内功。消费金融机构表示,必须把握数字金融的发展机遇,加快金融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高金融服务的便利性,提升竞争力。
基于用户1000万个行为作出风险判断,每天进行上亿次模型计算,每秒可以处理150万特征的计算……马上消费金融依托人工智能,处理海量数据,解决大量小额、分散等业务难题,将审批时间缩短到了秒级。
有着互联网背景的小米消费金融正着力探索打造线上线下场景,实现购物、出行、餐饮、汽车、装修、旅游、农业生产等全产业、全场景消费融资。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发展与监管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张健华认为,数字技术能够增加消费场景、提高消费能力,建议利用数字技术打造针对不同人群的特色新消费。
业内人士认为,数字金融能够降低金融服务的门槛和成本,是更高效支持实体经济、服务数字经济的金融形态,还是金融创新和金融科技未来发展的方向。
海尔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表示,消费金融公司未来可以从两个方向发力,一是深挖消费场景,围绕消费者在教育、健康、文娱、交通出行、3C等消费场景的需求,积极打通线上线下合规合法商户,将精细化、专业化贯穿到消费金融业务中。二是发掘和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在数字经济时代,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都发生了变化,也随时可能产生新的变化。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消费金融要紧跟市场趋势并加速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