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智勇拒绝“躺平”,“我就不信我不行”,这是怎样的千锤百炼?这部剧给我们的其实就是一道光。我们老师和同学们都要反思,一个没有双臂的人能这样,我们何以心安呢?6月17日,在湖北民族大学举行的广播剧《没有翅膀的飞翔》原型人物事迹宣讲暨互动交流活动现场,该校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毕曼深有感触地说。
广播剧《没有翅膀的飞翔》原型人物事迹宣讲暨互动交流活动现场
一个好青年,成就一部汇聚力量的广播剧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宏伟蓝图。广播剧《没有翅膀的飞翔》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为主题,以“全国劳动模范”“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好人”等荣誉获得者陈兹方为原型。主创人员关注陈兹方的成长历程和命运变化,历时20年。
“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获得者陈兹方
陈兹方,1989年3月出生于湖北省巴东县水布垭镇,现为巴东县陈兹方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出生就没有双臂,9个月大时父亲去世。3岁时才感觉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希望梦醒时能长出双臂;4岁时慢慢爬行,靠椅子站了起来,用脚练习吃饭;5岁那年被人拐骗行乞,他希望自己活得有尊严;8岁时学会写自己名字,希望靠读书改变命运;16岁因为担心母亲的安危而辍学,跟着母亲学习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从做饭、缝衣、除草到挖地、放羊等,凡是正常人能用手做的,他都尝试用脚做到。一次又一次的磨练,成就了他的坚强;一次又一次的跌倒,成为他屹立的基石;无数次的失败,为他积累了丰富的生活阅历。
陈兹方割草
陈兹方挖地
陈兹方洗衣
陈兹方用卖草药的钱,为母亲添置新衣服、补贴家用;养猪养羊是他最初的创业门路,虽然因市场不景气,不赚倒亏,但他从未停下创业的脚步。不认命就得拼命,他相信路在脚下。脱贫攻坚战刚刚打响,陈兹方所在的鞍场村开始硬化通村公路,勤劳踏实的陈兹方被推荐到工地,负责新修路面养护,获得近3万元的收益。2017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他开起了网店“陈兹方铺子”,当年实现营业收入50万元,土豆销售进入淘宝首页第四名,顺利实现脱贫。
陈兹方常说:“一直都是别人帮助我,我也要尽我所能帮助别人,自己富了,也要带着乡亲们一起富。”他把店铺转移到交通更为便利的野三关镇后,又通过线上直播、短视频为家乡带货。他的直播平台拥有100多万粉丝量、上千万的阅读量,平均30万点击量。作为一名创业成功的脱贫户,他用实际行动和满腔热情帮助老乡一起摆脱贫困。到2020年,他带动周边270户、500多人增收致富。不仅如此,他还远赴周边县市以及重庆、湖南等地帮助果农销售柑橘、雪梨。
陈兹方到重庆帮果农卖雪梨
创业成功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后,陈兹方主动加入巴东县扶贫办组织的乡村巡回宣讲队,跟大家分享创业故事,分析互联网形式下的农业发展,讲解互联网创业经验,传授电商技巧。数万人从他的培训和宣讲中不仅学到了方法,更鼓足了干事创业的勇气。他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自立自强,形成了强大的引领力,先后获得“湖北省自强模范”“湖北省向上向善好青年”“湖北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
两年前,因为市场行情变化,陈兹方在坚持直播带货的同时,将主业逐渐调整为发展新媒体,以内容生产为主。他独立策划,用双脚拍摄、剪辑、制作视频,单条最高点击量达5000多万、最高点赞量120万,抖音账号粉丝达199.7万。新媒体成为他创业的新路径。如今,随着康养经济的兴起,他又开始了新的思考。
陈兹方剪辑视频
陈兹方拍照
从贫穷到富裕,他走出了人生的广度;从蜗居小山村到北京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他走出了人生的高度;从普通农民到“全国劳动模范”荣誉获得者,他走出了人生的厚度;从一个人的奋斗到与大伙儿一起打拼,他走出了人生的力度。
一个好故事,诠释奋斗改变命运的中国精神
时代大环境滋养着时代楷模的成长。进入新时代后,陈兹方的生活、家庭和命运发生巨变。2015年,全国脱贫攻坚战冲锋号吹响的时候,他们一家人是贫困户;两年后,他被评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脱贫攻坚榜样”,并获得“湖北青年五四奖章”;2018年,被评为“湖北省劳动模范”;202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并参加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表彰大会;2021年,当中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时候,他又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还登上“中国好人”榜。
广播剧《没有翅膀的飞翔》讲述了主人公陈智勇自立自强、不等不靠,用双脚创业、开办农业互助商社,成为乡民创业引路人,带领乡亲们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物质富足、精神富有的故事。陈智勇的成长经历从一个人的奋斗到与乡民共同奋斗,从一个人的富裕到一群人的共同富裕,他的人生价值在不断奋斗中持续得到升华。
陈兹方直播带货
剧中,陈智勇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不同阶段所表现的自立自强、向上向善、助人为乐的思想,和引领乡民团结友善、互帮互助、共同创业、共同富裕的行动,既是时代所需,也是中国精神的个体呈现。
主创人员从三个方面塑造了陈智勇鲜明的人物特征。一是这个人物代表着一个群体,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不仅摆脱了贫困走向了富裕,也反过来用思想和行动引领乡民戮力同心、共克时艰、勇毅前行,助推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二是他向上向善,在“我就不信我不行”这句看似口头禅的话语中,展现了他的坚定和勇敢,在“一想到这辈子还能帮别人干点事,我就浑身热血沸腾”的冲动中流露出骨子里的乐观、积极、善良和真诚;三是他不认命就拼命,事业要越做越大,人不能越做越小,梦想乡民们都能过上好日子。
全剧呈现主人公陈智勇的性格特点就是“倔强”两个字。在接生婆的眼中,陈智勇一出生,就是一个拖累父母的“肉疙瘩”。在杨立根及少数村民眼中,乞讨或依赖政府救济是他一生的宿命。为了节约钱,他用脚夹着树枝在地上练习写字;为了练习上厕所,他拒绝母亲的帮助。他用倔强推开命运之窗,也因此成为村支书眼中“就是不服输”的人。上学一直是他最大的心愿,阿妈在送他上学途中坠入天坑,遇到生命危险,他不顾阿妈的强烈反对决然退学。在他心里,阿妈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在劳动中受伤的陈智勇趴在阿妈背上,说下辈子不想再遇见阿妈,他觉得拖累阿妈太多了。靠着养羊,生活有了指望,可他为了帮助乡民销售山货,又不顾阿妈的反对,坚定地卖羊开网店。创业第一年亏了3万多元,他却依旧乐呵呵的,因为大家挣到了钱。总是瞧不起陈智勇的杨立根因伤致残痛苦不堪,从未发过脾气的陈智勇用怒吼唤醒了颓废的发小,并引领他走上创业之路。他的倔强质朴无华地展现了人间真情,弘扬了仁爱孝悌、诚信宽厚、勤劳朴实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他的倔强让人心疼,更闪烁着人性光辉。
剧中的文化元素,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域特色,经过精心组合,不仅勾勒出美好的山村意境,而且烘托了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其中土家族人口占47.5%。土家族与其他民族一道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下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廪君是土家族人的先祖。故事开头阿妈为了鼓励陈智勇,给他戴上父亲生前用核桃雕刻的廪君挂件,希望他像廪君一样不畏艰难、勇敢向前。到了结尾处女儿出生,陈智勇又将这个挂件传给了女儿,祈望她和廪君一样拥有战胜自己、战胜困难的勇气。这个小小的挂件,不仅在结构上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而且画龙点睛,既寓意土家族的生生不息,又寓意土家人勤劳勇敢、团结开拓的民族精神薪火相传,提升了该剧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美感。
作曲于祥国听了大量土家族音乐,吸取其精华用于创作。主创人员深入当地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收录非遗传承人清唱的山民歌供演员学唱。极具地方特色的背景音乐不仅丰满鲜活地塑造了人物性格,更从戏剧冲突的起承转合、人物情感的深度挖掘、时空场域的意象化营造等层面,带给听众心灵契合的情感共鸣。
一个好主题,传播脚踏实地自信自强的中国形象
“广播剧《没有翅膀的飞翔》以小人物、小切口诠释大时代,写的不仅是巴东故事、恩施故事、湖北故事,更是中国故事。今年是广播剧发展百年的节点,又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这么多年,很少有这样的作品。这次以残障人士的角度,平凡中的伟大,小人物大主题来写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也应该是第一部。”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高坦,在该剧专家研讨会上对该剧的主题、立意、故事结构等给予充分肯定。
该剧于2023年11月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首播,随后在天津、江苏、湖南等16个省级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播出,并在学习强国、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德祥等专家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艺术报》等媒体发表文艺评论文章对该剧给予高度评价。
中国文史研究馆馆员仲呈祥对剧中呈现的人性光辉给予肯定。他说,剧中通过社会对残障人士的尊重,充分展现了国家的高度文明。广播剧将中华民族现代化建设的飞腾生活反映得淋漓尽致,激励广大残障人士,包括整个中华民族学习陈兹方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中国视协原主席胡占凡认为,全剧充满人文关怀,残障人士题材与脱贫攻坚、共同富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这样的重点结合在一起,表现难度非常大,但这部剧做到了完美呈现。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高级编辑李宏谈到这部广播剧时,激动地说:“我特别想表达对陈兹方,对恩施、巴东的感谢,这个选题特别好,人物特别有力量,不止是感动我们,也会感动世界。这样一个好故事、好题材,很值得参加国际奖项,不止是宣传恩施、宣传湖北,也是宣传中国,要通过这部广播剧向世界传播中国人美好的形象。”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总编辑张和勇认为,这部剧用主人公的努力来诠释民族自强精神,体现了文艺作品高超的水平。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刘朝荣认为,剧中展现的这位残障人士不仅没有成为家庭、社会的负担,反而成为社会进步的一种动力。全剧虽然有很多痛感的地方,但没有卖惨。剧中设置了包括练字,还有割草、劈柴等,这样的场景是难以想象的,这恰恰就是主人公陈智勇人生的成长与升华,每一步都是人物必须的,一步一个阶梯。
中国传媒大学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关玲认为,这部剧的特点体现为真实人物真实表达、真情实感自然表达、艺术审美的声音表达。全剧用平实的风格、用一些细节,让听众潸然泪下,在真情实感的表达上有突破。最重要的是在这部剧里,始终贯穿着一种阳光的格调,不管面临怎样的困难,从母亲到所有的人都保持一种阳光的心态。不仅是主人公陈智勇对人的态度,包括杨立根的态度,再加上母亲对他的关爱鼓励,始终让我们觉得这部剧充满阳光。因此,这部剧不但感人,而且给了我们很强的力量,非常有艺术感染力。
北京广播电视台石正贵认为,故事的主人公虽然一出生就面临不幸,但在生命的成长中磨砺出了一个阳光、富有爱心和责任的灵魂。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朱卫东坦言,听完广播剧《没有翅膀的飞翔》,直观感觉就是大制作。许多乡村在脱贫攻坚初期不富裕,并非没有物产,而是信息传播不对称。多数村民无可奈何时,主人公陈智勇通过网络把村子和世界连接起来,首先自己开网店,靠诚信顺利脱贫,然后带领村民共同致富。陈智勇虽然没有翅膀,但他飞起来了,而且成为领头雁,带领乡亲们增产增收,群雁高飞。这就是作品选材的高明之处,立意高了,艺术作品的典型意义更加突出。
一种信念,成为激发青年奋进的磅礴伟力
剧中主人公陈智勇先天没有双臂,却积极参与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不仅自己摆脱了贫困,还把帮助乡邻当成最大的快乐。在乡村振兴大潮中,他成立农业互助商社,让大伙儿“人人有事干,家家有钱赚”,和乡亲们共同实现了物质富足、精神富有。通过陈智勇身残志坚、自立自强、助人为乐的凡人微光,展现了普通群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的情感与梦想、拼搏与坚守。
在湖北工业大学的宣讲和互动交流活动
广播剧《没有翅膀的飞翔》出品单位的相关负责人、主创人员,以及主人公原型人物陈兹方,自今年5月以来,走进中央民族大学、北京联合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湖北民族大学等高校,通过听广播剧、看视频短片、剧中原型人物事迹宣讲,以及故事分享、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送广播剧进校园。
关玲表示,现在高校的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特别强,都觉得这不好、那不好,但战胜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弱一些。这部剧在这方面非常突出,就是有的人从出生就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困难,然后是生存的困难,学习中也有困难,还有致富的困难。在面对困难、战胜困难、解决问题方面,剧中主人公是高校学生和青年一代人非常好的榜样。
湖北民族大学党委委员、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罗翔宇认为,广播剧《没有翅膀的飞翔》是一部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优秀作品。全剧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式,围绕脚踏实地、自强不息的奋斗者典型陈兹方的成长之路作为叙述主线,主旨厚重感人,叙事创新求变,实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湖北工业大学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桂丽认为,陈兹方的奋斗人生和广播剧《没有翅膀的飞翔》对于青年学子来说就是精神食粮,能在精神上为他们“补钙”,激发青年人的奋进潜力。
陈兹方在中央民族大学宣讲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院长张翔认为,这部广播剧开阔了大学生们的眼界,让他们在以后面对生活的时候,怎样克服困难、保持乐观、开拓视野、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和方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启示。
湖北民族大学教授李烨鑫认为,剧中主人公不仅完美解决了自己的生活问题,而且能够在乡村振兴这种时代大潮中释放自己的光芒,带动一批人致富,这就是主人公自我价值的体现。这部剧将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融合,给我们一种精神感召力。我们不要给自己的人生设定上限,既然没有翅膀也能飞翔,我们也能飞到很高的高度去。
湖北民族大学教授李莉认为,人生道路少有一帆风顺,难免磕磕碰碰,甚至有伤痛和鲜血。但陈兹方眼里有光、心中有信念、脚下有力量,他克服重重困难,朝着理想奔赴,建构了新时代中国农村青年的标杆。
湖北民族大学教授柳倩月认为,剧中主人公时时处处总想着照顾别人,这种精神特别打动人,体现了中国人的一种精神力量。
湖北民族大学教授戴蔚认为,这部广播剧对于大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人生理想,以及如何将个体融入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建设大业,都有非常好的启迪,也能增强他们更多的信心。
中央民族大学学生王鹏杰认为,剧中陈智勇自强不息的性格和积极向上精神都让自己深受触动,这部作品展现了他毫不畏惧挑战、坚决不向命运低头的坚韧精神,更凸显了他不断追求自我完善、超越极限、创造精彩人生以及开拓辉煌未来的智慧与勇气。
中央民族大学学生陈辉认为,这部剧告诉我们,人要有逆天改命的勇气、要有绝不妥协的意志,更要有“我一定行”的坚定信念。主人公关心那些和自己一样贫穷的乡亲们,用自己的力量带领他们脱贫致富,这份大我的情怀更让人动容。
中央民族大学学生何鑫认为,剧中主人公的故事激励我们要团结一心、迎难而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奋斗。
在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举办的故事分享会
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视障大学生马义宁坦言,听了陈兹方的故事宣讲很震撼,他在没有双臂的情况下独立生活、带动村民致富,对自己是很大的激励。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将以陈兹方为榜样,继续努力奋进,毕业后为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湖北工业大学学生学生积极互动交流
湖北工业大学学生尚嘉珉认为,剧中主要人物陈智勇虽然没有双臂,但勇敢、坚毅、不放弃是他隐形的翅膀,这让自己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作为青年学子,定要刻苦钻研理论、积极掌握技能,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立志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湖北民族大学研究生覃行认为,没有双臂的陈兹方,不仅突破身体限制,闯荡出一番令人刮目相看的事业,还源源不断地向社会奉献正能量,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具有标杆意义的符号。平凡也可以创造奇迹,永远不要小瞧信念的力量、个人的力量。
湖北民族大学本科生阿斯哈提别克·塔巴热克认为,这部广播剧将文学艺术与真实生活完美结合,非常感动。自己作为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学生,更应该关注这个社会,不断学习主人公自强不息的精神,并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时代发展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创造了机遇和条件,人民为时代进步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广播剧《没有翅膀的飞翔》呈现的新时代山乡巨变、沸腾现实和火热生活,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立体弘扬了中国精神,引领我们将凡人微光汇聚成璀璨星河,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磅礴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