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考的临近,很多学生进入了一种比较焦虑的状态:复习不进去,担心考试考不好,情绪烦躁,睡不好吃不下饭等等。如何把自己调整成一个较好的状态,让自己轻松上阵,超常发挥呢?18日,市教育局家庭教育讲师崔丽娜为考生们讲讲,在心理上如何“助攻”考出好成绩。
崔丽娜表示,决定好成绩的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考试实力;二是应试技巧;三是考试心态。
实力就是你平时的样子,是中等生还是优等生,经过几次模考,我们心中已经有数了。在最后这段时间内,能学多少就学多少,学不进去的时候不需要带着烦躁去学习,否则也是低效学习的状态。要知道没有一个人是胸有成竹地上考场的,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有没复习到的,这都非常正常。考试的时候如果真出现一些我们从来都没有复习到的不会的,我们就接纳这个事实,暗示自己“无所谓”。
应试技巧上,很多学科老师也会经常讲“考试要先挑必会的答”,的确应该这样,考生需要把你稳拿的分儿拿到。有点会又不太叫准的,是你第二部分开始答的。这部分内容,可以先做上记号,等你把必答的答完之后再做这一部分。第三部分就是可能你都没有思路的,没有复习到的,没有见过的。说实话,临场发挥能答上来最好,答不上来也要学会接纳。真正的考试能把你的平时实力的80%发挥出来,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我们不需要有过高的期待,只要考出自己应有的水平就好了。
考试心态好就能超常发挥。考试心态不好,陷入一种悲观,紧张,焦虑的状态,则会影响发挥。有的同学往往遇到不会的题,当时就懵了,头脑空白。怎么也想不出来,紧接着就会影响下一道题的考试,最终一出考场就想起来了。这是由于紧张导致的发挥失常。
怎么才能拥有一个好的心态?
首先动机要适度。心理学研究表明,太强的考试动机或者是太弱的动机都会影响到考试的结果,效果都不会太好。因为过度的动机会导致你很紧张,很焦虑,就导致发挥失常。那一点都不紧张,一点都不在乎,复习的时候也不太认真,也不太用心,结果也不好。正确的看待考试,有一些在乎,把当前的最好的水平发挥出来就可以了。目标适度,量力而行。
第二正确看待考试。好的人生不是一次中考决定的,也不是你这次中考考得好就一定幸福,考得不好就一定不幸福。要知道学习是持续的过程。我们一生都在学习,只要你不放弃,你永远有赶超的机会。“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有个孩子想考鞍山扛把子高中没上去,退而求其次的也没考上,最后上了一所普通高中,不过这个孩子发奋图强,最终他参加了艺考,学了美术考到了央美,在央美他取得了特别好的成绩,参加国际比赛。这样弯道超车的孩子是数不胜数的。因此,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心态。只要你努力了就好。”崔老师表示,我们要知道学习的主体是你自己。虽然学习的环境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你自己。因此,只要你不放弃,你一定能取得人生这场考试的赢家。
第三练习调节情绪。之所以要“练习”,是因为知识有不同类型:一种是叫陈述性知识。你知道这个道理或者是什么就可以了,但是另一种叫程序性知识,仅仅知道是没有用的,需要做到,而做到需要反复练习。假如你不会游泳,我讲了很多游泳的知识技巧,也让你看视频就不让你训练,让你进入水中你肯定不会。你需要一次一次地进水中,把你学到的陈述性知识进行去练习和体会。慢慢的你就会找到方法和技巧。只有这样,你才能不害怕游泳会游泳,考试也是如此。
如何调节情绪?
首先你要觉知。比如说:心慌了、手抖了、出汗了、头脑空白了,烦躁了等等。这些都是情绪和躯体上的紧张。所以你觉知后要告诉自己“我知道我现在有点紧张了,有点焦虑了”。当你知道了,接下来,把你的注意力转移在你的呼吸上。我们平时大多数是胸式呼吸,呼吸的比较浅,我们要学会腹式呼吸。大家可以一起来练习一下: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呼吸上。深深的吸气、憋住,肚子鼓起来。然后用口慢慢地呼出。深深的吸气的时候,可以把一只手放在肚子上,感受它鼓起的感觉。挺住大约五秒的时间。再用口慢慢地呼出。当你做几个深呼吸的时候,你的焦虑紧张以及躯体反应就会发生变化了。从而进入平静的状态,开始转念,重新看待考试。比如说考试会考不好,这是事实还是想法?一定会考不好吗?不一定。所以要客观的看待这件事情。想法不等于事实。不试一试怎么能知道?我只要尽力就好了。这样几次训练。你在考试过程当中就会自动执行了。前提条件你必须反复多次的训练。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大脑当中反复的训练就可以达到实际的练习的训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