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 | 盘江文化园:一座承载历史记忆与现代活力的文化地标
六盘水日报——今日凉都 2024-06-14 11:28:57


当脚步轻踏进盘江文化园的瞬间,一幅生动的图景便缓缓展开。四周群山环抱,宛如一抹淡雅的青黛,静谧而深邃。不远处,一座旧时的烟囱挺拔入云,虽已不再吐露烟霞,却依旧傲然屹立,见证着岁月的变迁与时代的进步。园内的建筑,质朴又沧桑,每一砖一瓦都透露出历史的厚重感,它们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故事,引人遐想。



脚下,一片翠绿如茵的草地延伸开来,柔软而生机勃勃。散步的人们悠然自得,遛娃的家长满脸慈爱,锻炼的青年挥洒汗水,尽情享受着这份宁静与美好。


盘江文化园的前身是始建于1966年的盘江矿务局机电修配厂,曾是盘江矿区机电修配的重要基地。随着城市发展步伐的加快,原址于2014年搬迁至两河工业园区,留下了一片闲置的老厂区。



为了用好这一承载着城市记忆的空间,改善周边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品位,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于2020年4月启动了“工业遗址”保护工程。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文化园不仅保留了老工业区的历史风貌,还融入了“三线”文化元素,使之成为一座集生态、文化、休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公园。2021年6月,文化园正式对外开放,迅速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新宠。


总投资3050万元的盘江文化园,占地面积176.13亩,绿化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园内栽种了海棠、玉兰、樱花、紫荆、紫薇等各类花卉,营造出四季变换的自然美景。园区还特别规划了海棠园、玉兰园、樱花园等多个特色主题花园,以及长达3.1公里的健步道,还修建了足球场、室内运动馆、影剧院等,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也为城市增添了一抹亮丽的绿色。



在尊重原有工业风貌的基础上,盘江文化园巧妙融入了“三线”文化元素,通过建设“三线”文化馆,让参观者得以深入了解那段峥嵘岁月,感受先辈们的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文化馆展示空间分为上下两层,面积1200平方米。展示内容主要由应势而生、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三大篇章组成。在此,游人可以领略到从“三线”建设中走来的盘江发展变迁史,观览“三线精神”历久弥新的旧时光与新故事,感受盘江厚重的文化底蕴。


园区内的干沟古桥,见证了600多年的风雨沧桑,与滇黔古驿道一同诉说着盘州的历史故事。项目在完整保留老工业区历史风貌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市民需求,不断丰富业态,重建平安桥、干沟桥、古驿道等历史古迹遗迹景观,新建徐霞客石雕像,进一步丰富了园区的文化内涵。



盘江文化园不仅是一个历史的见证者,也是一个孕育梦想的摇篮。潘林星和他的伙伴们,在这里创办了麦肯运动中心,从一间小小的健身房起步,逐步扩展为集游泳、拳击、健身、舞蹈等多种项目于一体的综合体育运动中心。  


盘江文化园通过对18栋老旧厂房的改造利用,成功吸引了书画培训、电视剧拍摄场景等业态。电视连续剧《正是青春璀璨时》、网络电影《地下27天》主场景在此园拍摄,贵州省体育代表队奥运选拔赛游泳赛、贵州能源集团首届职工运动会在此园举办,盘江股份公司元宵灯展更是吸引了周边数万居民到此地打卡。此举为文化园增添了无限生机与活力,展现了国企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盘江文化园与翠屏公园、九重天安塔、月亮宫充分融为一体,既是一个生态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又是一个传承盘江“三线”文化、唤醒工业历史记忆,展现盘江“三线”人文风貌的文创园。在这里,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故事,每一处景观都蕴含着深意,等待着每一位访客用心去感受,用眼去发现,用灵魂去触摸那流淌在这片土地上的历史与文化。



六盘水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芳 曾霄 胡玲 报道


编辑制作 :六盘水日报社

新闻热线 :0858-8261612

投稿邮箱 :983426384@qq.com

总监制 :彭绍良 赵芳

终审 :颜春匀

编审 :袁海燕

编辑 :李高阳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