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现场】96岁老军医徐福绵 用行动诠释“活到老学到老” | 鞍山新闻网

 

 

在鞍山医学界,有一位传奇人物,他不仅是医学领域的佼佼者,更是终身学习的典范,他就是96岁老军医——徐福绵。

徐福绵出生于1929年,1949年1月毕业分配至第七陆军医院,195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1月至1956年1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荣获抗美援朝纪念章、政协抗美援朝纪念章,其间荣立小功一次。1974年12月,徐福绵转业到鞍钢铁西医院,历任主治医师、外科副主任、主任,1990年12月离休。一生致力于医学研究与实践,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活到老学到老”。他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学习精神荣获了2024年全国新时代“百姓学习之星”,这份荣誉,全国仅有194人。

2fccb6a87528f3eec8da4fa90a92a62.jpg

徐福绵的学习经历堪称传奇。他早年就读于中国医科大学,凭借过人的毅力和天赋,不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更是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朝鲜战场上徐福绵始终把病人放在最高的位置,用忘我的精神救死扶伤。“最让我骄傲的是,我行医一辈子,从没有一个人因为抢救不当而死在我手里。”徐福绵对记者说,“我在朝鲜战场上抢救过多少人,我没有统计过,也记不住了,但我每天都是能做多少手术就做多少,尽全力救治战友。”

6491249cf8a743bd4313775470dbb15.jpg

无论是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和平时期的医疗救治,他都始终坚守在医疗一线,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拯救了无数生命。在长达几十年的医学实践中,徐厚绵展现出了非凡的勤奋精神和敬业态度。他对待每一位患者都如同亲人一般,认真倾听病情,细心诊断治疗。他的专业素养和医德医风赢得了广大患者和同行的尊敬与赞誉。即使在近百岁高龄,他依然坚持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

徐福绵的医德医风成为了医学界的楷模,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医学工作者。他的终身学习精神更是让人们看到了知识的力量和价值。退休后,他义务做学校的红色故事宣讲员,他的事迹深深打动了每个聆听者,他的故事被广为传颂,成为了人们心中的道德灯塔。 

e4d9865e4154d8fed1f0a79d294d98e.jpg

除了学术方面,徐福绵的学习精神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角落,你能想像一个近百岁的老人不仅坚持每天用电脑浏览国内外大事,而且还打字飞快,电脑成为他学习查资料的主要途径。除此之外,徐福绵还自学京胡,每天跟着伴奏拉上那么一小段,那时是他最为悠闲的时光。徐福绵说,“动脑和学习这两个词是时刻在脑子里的,比如吃多少饭,每天的运动量,这也都是需要计算的,不是说爱吃什么就吃什么,你得明确该吃什么,怎么吃……一句话,得用脑吃饭。”说到“活到老学到老”,徐福绵笑着说,“我已经尝到这其中的甜头了,就因为活到老学到老,精神才能不衰退,让生活非常满足。”

bf130b9475402c7fd579768417bda84.jpg

徐福绵所居住的是祥颐园老年公寓,同时这里也是鞍山开放大学祥颐分校,这也使得徐福绵的学习之路从未间断。记者了解到,为了更好地丰富老人的日常生活,祥颐园老年公寓与鞍山市开放大学保持一致,每月学校的老师来园授课。通过不断学习,老人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也很好地延缓认知的衰退,丰富自己生活的同时,也对抗老年人的焦虑,增强自信心,尽可能让老人的晚年生活依旧保持着热爱和追求。鞍山老年开放大学祥颐分校校长、祥颐园老年公寓院长张景思说,“徐爷爷在我们机构入住已经10年了,爷爷是名医生,特别自律,10年当中一直保持学习,新的学术论文、社会资讯等他都在关注,96岁一直与时俱进。爷爷的学习精神也时刻激励着我们青春养老人团队,我们也会继续加强学习,为老人尊严的晚年生活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