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今日郴州 2024-05-14 16:09:28

“国家要强大,必须办好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办好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始终把立德树人当作心中大事,始终把青少年学生挂在心上。无论是2020年9月在郴州汝城文明瑶族乡第一片小学,还是今年3月来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每到一处,习近平总书记都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育强国建设高度重视,激励新时代青少年奋发有为、向阳成长。我们要牢记嘱托,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栽得大木柱长天。

把握好“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的谆谆教导,进一步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考察湖南,每一次都对湖南发展的方向目标、重点任务、关键问题进行系统的谋划指导。可以说,从201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为湖南发展提出的要求、绘就的蓝图是全方位的,涉及湖南经济、政府、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方面面。正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新时代湖南取得了一项又一项亮人眼球的成绩,三湘大地和福城郴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教育而言,位于沙洲村村头的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第一片小学已成为红色教育的重要窗口;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已成为展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思想成果的重要窗口;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已成为办好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窗口。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导,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湖南的朴实、坚定、生动表达。我们要进一步深刻领会这一重要思想在三湘大地生动实践的宝贵经验,用以指导我们更加自觉地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从中汲取建设教育强省的智慧和力量,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提供坚强的人才与智力支撑。

把握好“传承好红色基因”的殷殷嘱托,进一步坚定初心使命教书育人。这次考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第四次来湖南考察,又值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20周年,时间节点特殊、意义重大,具有历史性、全局性、开创性。习近平总书记这次在湖南4天3晚,是历次来湖南考察中时间最长的一次。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沙主持召开了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规格之高在湖南历史上也是少有的。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我们真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1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第一站考察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在学院大厅,总书记同师生代表亲切交流。他说,国家要强大,必须办好教育。第一师范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好地方,要把这一红色资源保护运用好。学校要立德树人,教师要当好大先生,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知识文化素养,更要上好思政课,教育引导学生明德知耻,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努力成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4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沙洲村小学对同学们说,你们今天是小树苗,将来要长成参天大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在你们身上实现。从“小树苗”到“参天大树”,再到“栋梁之材”,让我们体会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立德树人一以贯之的要求,更加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

把握好“更要上好思政课”的浓浓厚望,进一步引导青少年学生立志报国后继有人。总书记在第一师范,从“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的战略高度,强调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我们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考察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感慨地说,在我们国家积贫积弱的年代,当时一批爱国者就觉得中国要强大就要办教育,使我们对优先发展教育心怀满满信心;总书记强调,学校要立德树人,教师要当好大先生,饱含了对青年学子和广大人民教师的深厚感情。在这个时候,我们要弘扬教育家精神,更有责任把教育办好、把学生培养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培养一批批栋梁之材。总书记赴湖南第一师范考察的这一天,恰好是他主持召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5周年的日子。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在心。2020年赴湖南考察时,总书记动情地说,三湘大地,十步之内,心有芳草。勉励我们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今年再到湖南,总书记在湖南第一师范指出,学校的办学宗旨,既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又要引导学生立志报国。

把握好“教师要当好大先生”的崇高追求,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第一,立德为先。韩愈提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的过程就是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并且把这种教育融入授业解惑之中。我们党选人用人一贯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一个人有德无才,可能干不成大事;但如果一个人有才无德,一定会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由此可见一个人的德性很重要。古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知,教育培养出一个人才不容易,更重要的是立人必先立德。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恪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启动实施“芳草计划”,用好用活郴州的红色资源,发动师生重走红色路线,组织师生开展红色研学,将汝城沙洲、桂东沙田、桂阳梨山、苏仙陈家大屋、北湖女排竹棚等一处处红色地标变成一场场“行走的红色课堂”,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强劲的精神源泉。第二,树人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大中小学循环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2024年4月,我们牵头组织全市11个县(市、区)成立“学前教育联盟”“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联盟”,协同32所幼儿园、53所中小学校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形成大中小学共研、共创、共教、共学的大思政课模式。下一步,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瞄准“三类问题”:找准思政课建设存在的现实问题,如课堂教学效果、体制机制、评价和支持体系等;直面学生课程学习中的主要问题,把学生关注的特别是尖锐敏感的、涉及深层次的理论问题讲深讲透讲活;解决提升思政育人成效的突出问题,决不能培养出“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人。第三,强师为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把学校思政课建设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各级各类学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更加鲜明,思政课教师乐教善教、潜心育人的信心底气更足。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目前,思政队伍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郴州各学段思政课教师规模都有明显增长,在郴高校思政教师达到国家标准1:350师生配备比。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接下来,要组织这支队伍打造一系列在省内和全国有影响的大思政课品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网络大思政课堂、“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研学大思政课堂、“共话成长、挺膺担当”青春大思政课堂……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语言风格和话语体系,让思政课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强理论之供给,深入推进“六大新行动”、全面彰显“七个新担当”,使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郴州大地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作者系湘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