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需要被人照顾了,还怎么照顾好他。”家住天津市河西区的张奶奶心中犯难,她的老伴儿季爷爷已患有阿兹海默症加偏瘫七年,最近三年一直卧病在床,重度失能,状态与植物人无异。年事已高的张奶奶照料起来早已力不从心,很是辛苦。
一则天津市试点实施长期照护保险制度(以下简称“长护险”)的消息给张奶奶带来了希望。季爷爷成了第一批申报长护险的参保人,护理人员定期上门为他做全身擦洗、按摩、拍背、疏通经络。在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下,季爷爷甚至有了些许意识,时而能够用眼神与人交流,精神气色也比之前看起来好了许多。
“我们老两口真的感激党、感激政府,让我们这样的困难家庭切切实实感受到温暖,给了我们活下去的信心。”张奶奶在两封亲笔感谢信中写道。
扎实推进长护险第三片区建设
2020年9月,国家医保局和财政部联合颁布《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在原有试点城市的基础上,新增14个试点城市,天津市是此次新增城市之一。
“天津市的长护险试点工作必须立足省级统筹的试点特色,肩负着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使命,也承担着打造天津模式的重要示范责任。”天津市医保局相关人士说。据统计,天津市60岁以上人口占比为21.7%,其中,65岁以上人口占比为14.8%,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全市失能和半失能人员在14万人左右,长护险为这部分人员解决照护需求提供多样化保障。
2020年12月,天津市政府印发《天津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实施方案》,要求通过试点运行,基本形成该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筹资运行、待遇保障、服务供给、基金管理等政策框架,并持续平稳运行,推动建立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制度。
据悉,天津市的长护险试点项目主要分为三个服务片区,均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方式,委托商业保险公司经办具体工作。由此,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平养老”)天津分公司成为天津市长期护理保险项目第三片区的主承保公司,服务范围包括河西区、南开区、红桥区、西青区、津南区、静海区等,覆盖约191万天津市城镇职工参保人群。
为支撑第三片区长护险试点工作的高效落地,太平养老充分协调两家副承办公司,发挥三家公司的资源优势,共商共建1个片区服务中心,6个片区分中心,全力推进试点各项工作。
“我们与另外两家片区主承办公司牵头中标9家保险公司,争分夺秒推进网点新筹和团队新建,不到2个月就完成了这一惠及全市610万城镇职工的民生项目经办筹建,中标3个月内成功支付首笔长护险待遇资金。”太平养老天津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对《金融时报》记者说。
据介绍,“市中心统筹、片区指导、委托经办机构承办”的三级运营体系为天津市首创,太平养老进一步发挥同业合力,依托1个市级中心、3个片区中心、21个辖区分中心,已形成覆盖全市各行政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点布局,走出一条大规模参保、多机构经办模式下高效与规范并行的经办路径,不断织密与政府部门、护理机构、失能人员的服务网。
主动压实全过程责任
试点以来,天津市长护险项目在创新中发展前行。根据天津市医保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7月20日,长护险服务网点体系已辐射全市16个行政区,覆盖630余万参保缴费人员,为全市3万余名重度失能人员提供优质、高效的长护险经办服务,累计支付长护险护理费6.41亿元。
为确保长护险政策家喻户晓,惠及更多家庭,太平养老牵头第三片区统一开展了“我为群众办实事”“送政策进万家”“长护宣传月”“万人宣长护”等政策宣传活动;为把长护险服务送到真正需要的老人手中,太平养老天津市分公司会同各经办公司,严格把握失能评估机构管理、定点护理机构评定考核,借助线上线下多项举措,压实护理服务全过程责任。
在天津市医保局及医保中心指导下,太平养老还牵头第三片区率先开展警示教育巡回宣讲活动,不留死角,全面铺开,切实筑牢合规红线,促进机构严格遵守政策要求,规范经营,助力长护险经办服务水平的有效提升。日常工作中,强调发挥片区管理中的“约谈机制”,对重点机构、重点人员开展“面对面”警示教育,充分守护天津长护险基金安全。
快速响应务求高效
2023年4月,原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自2023年5月1日起,试点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护险责任转换业务,创新商业长护险发展思路,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经济灵活的长护险选择。
月末的一个早晨,太平养老依托长护险西青分中心,在一天内为262名参保人完成了长护险护理服务的转移及后续服务衔接,服务态度诚恳,急群众之所急,获得了群众的谢意。“群众疾苦放心头、便民高效有担当”“护理精湛品德优、服务热忱如亲人”……一面面锦旗、一声声感谢,都凝聚着群众的谢意,更承载着太平养老的使命和担当。
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不仅是“小家”的期盼,更是“大家”的奋斗目标。面向未来,太平养老将持续发挥央企责任担当,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为做好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贡献太平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