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进入青春期,总免不了遇到一些“成长的烦恼”:生理的变化、情绪的波动、对电子产品的依赖……而这些在家长的眼里则变成了很敏感、特别冲动、无理取闹、挑战权威、想要自主权等等,于是一轮接一轮的“家庭大战”不断上演。23日,市教育局邀请鞍山市教师志愿者团队教师、经开区宝得中学心理教师王雪娇为大家打开“心结”。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我们应该把心放宽一点,把要求放低一点。每个孩子只要给他们创造机会,他们就会像一棵树、一朵花一样,自然生长、开放,按照他们的潜能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王雪娇老师表示,青春期是由儿童发展到成年的过渡时期。青春期是人体迅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继婴儿期后,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青春期为10~20岁。女孩的青春期开始年龄和结束年龄都比男孩早2年左右。青春期的进入和结束年龄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约可相差2~5岁。
王雪娇表示,经常有家长反映,觉得孩子“变了”,说孩子突然变得很敏感、难管、琢磨不透,有时特别冲动爱冒险,什么事情都想去试一试;甚至有时行为任性、叛逆,开始挑战权威,听不得半点管教,否则就会发生争吵,变得喜怒无常。还有家长反映孩子迫切地想要自主权,认为自己是大人了,想要自己做一些决定,可与此同时又时常表现出小孩子的幼稚……“听到这些,我通常会恭喜家长们,‘恭喜你,你的孩子正在长大’”。
王雪娇说,其实,情绪本身没有对错,人的情绪本来就是丰富多样的。而如何表达情绪才有对错,因此帮助青春期的孩子正确疏通情绪很重要。那么,如何帮助孩子疏通情绪呢?家长先要做到爱自己,照顾好自己,让自己开心,调整好自己的状态,这是让孩子平和度过青春期的第一步。如果家长的内在是崩溃的,孩子也会感觉到自己的内在是焦虑的、崩溃的。其次,很重要的一点是家长要做到“微笑+闭嘴+信任”。因为唠叨会让身体产生肾上腺素,从而产生更大的冲突。同时,唠叨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很糟糕。当我们唠叨时,如果孩子以沉默表示反抗,已经是他最温柔的表达了。大多数情况下,他会将房门重重地关上,不再与我们有任何沟通。你以为孩子不懂的道理,其实他们都明白。我们要充分相信孩子,而不是臆测,没有真凭实据不要用自己的想法来推测。青春期的孩子比任何时期更敏感,更需要周围人的肯定和信任。我们只要以轻松自然的态度、有张有弛地和孩子谈论愉快的话题,适当植入幽默、营造良好的沟通环境,把保持孩子情绪稳定作为基本指标。如果能把孩子逗得莞尔一笑就是超额完成任务,把孩子逗得哈哈大笑那就是今日份大彩蛋。
此外,王雪娇老师还提供了一些聊天技巧:要选择在没有压力,不赶时间的时候,可以一边和孩子做一些轻松有趣的事情,一边聊聊天。心理学家迈克尔·汤普森博士建议我们可以问孩子一些具体的、有清晰指向的问题。比如,可以问问他们在学校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或者糟糕的事情,或者他跟数学老师相处得怎么样。如果我们的提问涉及面过大,或者过于笼统,孩子就会在心里嘀咕:回答这些问题会导致什么结果?妈妈为什么想知道这些?如果我们想和孩子谈论一些敏感的话题,我们可以主动提出,而不是拐弯抹角地去试探。孩子有时会对敏感话题发表些听起来很“骇人”的评论,我们千万不要对此反应过度,否则对话就很难继续了。其实很多时候,孩子只是说说而已,往往是我们想得太多。只有我们保持好奇和平静的心态,才有可能与孩子多多交流。
总之,在青春期孩子寻求自主性的过程中,冲突和权利斗争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大多数孩子和父母能够解决好这些分歧,在维持彼此间积极情感的同时,重新调整与父母间的关系,使之变得更为平等。在孩子面前我们不要做全知全能的父母,适当地装傻,不讲究权威,才能有助于我们更加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
王雪娇老师表示,那些特别叛逆的孩子背后往往都有一个原地踏步、不肯成长的父母。所以,无论孩子处于哪个年龄段,父母保持自我的觉察和成长都至关重要。家长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态度,学习、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态度。给孩子时间,让花成花,树成树。